• 61阅读
  • 0回复

漫谈“同”与“异”——读书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07
第8版()
专栏:

  漫谈“同”与“异”
  ——读书杂感
  姚文元
阖上了“仿徨”,时间还只有九点钟,随手拿起一本“庄子集解”来翻翻。
“庄子”也真是一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的宝库。其中好多故事,像“庖丁解牛”“七日而浑沌死”“涸辙之鲋”……等,那含义的深远,真令人惊叹作者思想的深刻。有些句子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索我于枯鱼之肆”……等等,早已成为许多人都熟悉的文章中通用的语言了。
这一回我翻到了外篇“在宥第十一”,忽然有一段话像剪刀一样剪断了这种心情,使我态度严肃起来了,虽是几千年前古人说的话,竟好像说到自己心里。那是这样一段话:“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世俗之人”是不喜欢听不同的意见的,为什么呢,就因为他自己心中有一个“出乎众”的愿望。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追求的是个人出头,而不是追求真理。他们最好天下都
“同于己”,清一色。
如何对待“异于己”的意见,实在是百家争鸣开展后的一个根本问题。“世俗之人”容不得相反的意见,对待对方往往容易粗暴。或则一概否定,或则永远各执一见,使得不同意见不能从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当中完善起来。我想,我们应当坚持自以为正确的意见,但也应当努力消灭自己思想中这种“世俗”气,尤其应该记住上面一段话后面接紧着一句十分尖锐的警语:“夫以出于众为心者,曷尝出乎众哉!”

由于联系了实际,‘庄子’读不下去了,却想到了同和异的问题。最近反对崇拜权威是很剧烈的,这也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为盲目搬用教条而吃的苦头是太多了,至于因缺少独立思考,随随便便人云亦云而吃的苦头,那就更多了。
这并不能怪名人,而应当怪那些以名为贵的崇拜者。对这种心理——姑且叫它拜佛者的心理吧,以后需要作不断的斗争。
但是,我觉得除了那种像披着虎皮的猫一样的假权威,或者欺世盗名的伪名人以外,凡是因某一行刻苦研究创造而被公认为权威的,我们首先要珍视他的成就,虚心向他学习。学习和崇拜不同,崇拜是把权威的话当作万世不变的教条,学习是切切实实地吸取别人或前人著作中一切正确的有益的东西,但自己有思考、有吸收、有扬弃、有创造。如果所有权威的著作都不学习,想在空地上用“独立思考”建立大厦,恐怕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因反对权威崇拜而连权威正确的话也不敢同意或应用,也未免因噎废食了。
谈到“同”与“异”,我觉得刘勰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在“文心雕龙”的“序志第五十”中讲到他对各派的意见时说:“有同乎前论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一切都在“理”,别人有理,就赞同他,而不是雷同;别人理由不够,就不同意他,也并非故意反对。这是最正确的独立思考的治学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