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读者来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09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这样的“三多”会议
不久前,广东省新会县召开了二届财贸扩大干部会议。会后,人们对这次会议的评价是:“看戏多”、“吃得多”、“送礼多”。
会议开了七天半,先后看了二场粤剧、四场电影,五百多人的看戏费就支出了九百多元。
开会期中,每人每天交伙食费三角,公家按每人每天添补四角。会议结束的那一天,又举行了会餐。以上开支共计二千三百一十元。
会议结束以后,给全县每个财贸工作人员送一件汗衫,共二千五百九十八件,价值五千元。每件汗衫上印有“一定要把财贸工作做好”的字样,单印这几个字就多花了一百五十五元。
仅就会餐、看戏、送礼三项开支统计,这次会议共支出八千四百元之多。
参加会议的人对这种做法并不赞成,他们说:开一次会,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钱呢?为什么不把这些钱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呢?这么大手大脚地开这种会,究竟是谁决定的呢? 黄尚志
  帮助少数民族种好庄稼
前几年曾在一个报纸上看到有关五指山的报道,说五指山里的黎族农民用赶水牛到水田踩泥的方法代替犁耙。当时觉得这种方法真是太落后了。
今年7月,我因公由海南的海口去三亚。当汽车行至通什附近时,却又亲眼看到了不少农民用这种耕作方法犁田。在泥泞的水田中一个人赶着十几头牛转圈,牛不愿走,赶牛的人就用木棍猛打。
10月底,当我又一次来到三亚附近的村庄时,发现黎族同胞不仅用牛脚“犁田”,还用牛脚“打稻子”。他们把割下来的稻子铺在场上,由几个人赶着七八头水牛在稻子上踩。用海南岛常见的打谷机,半天可以打完的稻子,他们恐怕要打三四天。
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脑子里转了很久,始终没有想通。难道这种耕作方法就不能改变吗?是买不起打谷机、犁、耙等农具,还是供应不上呢?当地党委和政府是有责任帮助黎族同胞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的耕作方法的。希望它们早日着手这一工作。
李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