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出版工作中的矛盾现象 书籍又缺又滥 文化部正着手研究解决办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1
第7版()
专栏:

出版工作中的矛盾现象
书籍又缺又滥
文化部正着手研究解决办法
本报讯 目前在全国书籍出版发行系统中,存在着严重的主观主义作风。许多出版社盲目地出书,新华书店盲目地订货,造成大批书籍的积压,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纸张。同时,读者迫切需要的许多书籍,不能满足需要。出版发行系统工作中的这种严重缺点,已经引起很多读者的不满。
许多出版社不根据群众需要,盲目追求书籍出版数量,造成严重积压。例如,“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印了一千一百六十五万册,现在积压四百万册;解放军画报社出版的“农业发展纲要挂图”印了四十万套,存货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又如,“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选本平装)一书,因为出版时间迟,印数过多,积压了三百万册,折合纸张一千多吨。
出版社出版的许多配合运动、宣传政策和交流工作经验的书籍,内容重复的现象十分严重。据新华书店总店在今年十一月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类书籍中,内容重复或大同小异的书籍达三百二十余种,总印数达二千万册以上;其中1956年出版的种类占了一半以上。例如,有关宣传农业合作化的书籍出了六十三种;有关水稻栽培增产技术的书籍,出版了四十八种;有关如何办农村俱乐部的书籍,也出了三十九种。关于养猪的小册子,全国竟出版了五十一种之多,内容都是讲解养猪的经验、意义、选种、配种、饲养管理和猪病预防治疗等知识。
大批书籍内容重复的现象,在一般政治书籍、文学书籍、少年儿童读物和连环画的出版方面,也同样存在。例如,关于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政治书籍,全国共出了十种,内容大都相同。在文学书籍方面,“危险的路”一书,有三个出版社出版;“追查到底”一书,有四个出版社出版,等等。连环画“韩梅梅”共有七个出版社出了七种版本。又如,关于文化学习方面的书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一套“学文化补充读物”;江苏也出了一套“学文化补充读物”;湖南出版了“工农文化读物”;四川出版了“扫盲辅助读本”;北京出版了“学文化补充读物”;通俗读物出版社也出版了“工农兵作品”、“语文补充读物”等等。
由于许多出版社盲目追求书籍出版的数量,因此,随便把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剪贴起来汇辑出版。这种粗制滥造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书稿质量,使得许多出版物内容脱离实际,甚至发生错误。
所有这些书籍,在书店里造成了大量积压。但是,读者迫切需要的书籍却很少出版。目前,读者迫切需要一些工具书、教学参考用书、科学技术书、古典文学作品和某些经典理论著作。例如,各地读者纷纷反映需要一本像样的“辞典”,而目前根本没有出版。教育部向中等学校推荐的作为高中语文辅助读物的如“诗经选”“唐诗三百首”“红楼梦”等好多种书,各地新华书店根本无货供应。至于读者反映在向科学进军中买不到他们迫切需要的参考书籍,在职干部在理论学习中买不到学习文件和参考书籍,也是普遍的现象。
目前书籍出版工作中的混乱现象已经引起文化部领导方面的注意。最近几个星期以来,文化部副部长张致祥和出版事业管理局的负责人,连续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面对出版工作的意见,并听取各出版社负责人的汇报。文化部准备对出版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以便进一步改进出版工作。
(计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