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鹰厦铁路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2
第2版()
专栏:

鹰厦铁路纪行
(续昨)
本报记者 商恺
黄金遍地的富屯溪沿岸
车过光泽以后,雨越下越大了。雨珠沿着车窗的玻璃一直往下流,远近的山峦被掩没在迷蒙蒙的云雾里。这时候,列车正沿着湍急的富屯溪蜿蜒前进。溪水冲激着山谷中的乱石,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木材拨运工人,戴着斗笠,披着棕衣,用巨大的竹篙撑着一串串的木排,顺流而过。在这里看到了福建山区特有的景色。
富屯溪发源于闽赣边境,汇集了建宁、泰宁、将乐等县的溪流,奔腾在光泽、邵武、顺昌、南平等县的高山峡谷中,为闽江三大主要源流之一。鹰厦铁路沿着富屯溪东南行,到南平县的外洋转一个弯,又溯沙溪而上,伸入闽西雾蒙蒙的群山中。富屯溪流域,在北纬二十七度线南北,全年无酷暑严寒,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地表面的腐植质有好几寸厚,壤土层有三尺多深,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在东北需要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长大的树木,在这里只要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就能成材。
从火车上望去,富屯溪沿岸的远山近谷一片苍翠,经常有云雾缭绕其间,增加了几分神秘的气氛。在这广大的林海里,生长着几千种树木,其中有纹理通直、材质坚韧的杉木,有含有丰富的油脂、“水浸千年”也不腐烂的马尾松,有“遇火难烧,遇水难朽”、可制精巧仪器的名贵楠木,有气味芳香花纹美丽、可作精美家具的樟木和花榈。在漫无边际的竹林里,生长着可以代替钢筋并作脚手架用的毛竹,有制作日常生活用品的苦竹、石竹和绵竹。在这一带的深山里,每年还能生产成万担的竹丝、纸板,千百万斤的松脂、樟脑、桐油、茶油和蓖麻子油,这都是工业生产上的重要原料。此外,这里盛产的香菇、笋干、茶叶、烤烟、黄麻和各种药材,也很著名。所以人们把富屯溪沿岸称为“福建土特产的宝库”,这话不能算作过誉。
但是,生长在这“宝库”——富屯溪沿岸的人民,过去的生活并不富裕。因为交通不便,运价昂贵,许多土特产品一文不值。群众痛心地说:“一根杉木不如一根毛竹值钱,一根毛竹不如一根甘蔗值钱。”因此,高大的树木只有让它在山上腐烂,成片的竹林也只好由它自生自灭,许多名贵的松、杉、杂木被忍痛地砍来当柴烧。
鹰厦铁路北段通车不到半年,富屯溪沿岸人民的经济生活便活跃起来了。过去不值钱的东西,现在都值钱了,一根毛竹卖到六角,一根枕木卖到七元,就连过去当柴烧都没有人要的竹枝竹叶,现在也成了热货。中共顺昌县委曾抓紧秋收前的农闲期间,在全县发动了八千个劳动力从事伐木、砍竹、采松脂、烧木炭等副业生产;9月份一个月就生产了二十万元,平均每人收入二十五元。现在农民已完全改变了过去的悲观论调,把他们的山区形容为:“满山都是宝,遍地皆黄金。”
从沿线大小车站的站台上、仓库里,可以看到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木材、毛竹、香菇、笋干、药材等,正准备装车外运。在光泽、邵武、顺昌、南平等地,住满了来自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哈尔滨等地国营企业和建筑工地的采购人员,他们长期住在这里采购木材、毛竹和各种土特产品,真有“客商云集”之势。据不完全的统计,今年以来,各经济部门仅在顺昌一个县便采购了将近一百五十万元的木材、竹类、香菇和笋干,另外还签订了到年底再供应二十万根毛竹、三万担苦竹和石竹、四万五千只木头板、竹头板的合同,共值三十余万元。
在“心脏地带”
从顺昌经沙县,到了永安。离永安,乘汽车沿着盘山公路上下回转。一会儿爬上了岭顶,一会儿又降落到峡谷。和我们傍行的铁路路基,好像一条黄色的土龙、有时离开我们,隐藏到丛林背后去了,有时候又绕过山岗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时候,天气晴朗,白色的云雾像成缕的轻纱一样,在山坳里浮沉,在群峰间缭绕,深绿色的涧流,腾起白茫茫的水雾。我们好像进入了神话中的“仙宫世界”。这里,就是被称为鹰厦铁路“心脏地带”的戴云山区。
汽车开上一片被削掉头的山岗,新铺好了的钢轨,像两条银蛇一样,舒展地躺在阳光里。周围静悄悄的。现在所看到的只有破绳头、破箕子,还有各种汽车轮胎和推土机履带的印子。显然,不久以前,这里曾进行过一场炽烈的战斗。汽车司机钟金焕同志告诉我们说,这就是全线最大而又最复杂的重点工程之一——宫子湾工地。在筑路英雄们大战宫子湾的日子里,钟金焕也是一名出色的司机。现在他兴奋地给我们讲述当时的情景,指给我们,哪里原是几十公尺高的山头,现在被削掉了,哪里原是几十公尺深的大谷,现在被填平了……这时候我想起了铁道兵司令部里的一个同志告诉给我的一个有趣的数字:在宫子湾一公里的地区内,要挖掉四座山头,填平三处近四十公尺深的山谷,全部工程连填带挖,共六十四万土石方。如果把这些土石方堆成高宽各一公尺的路基,差不多等于鹰厦铁路一样长。
汽车傍着铁路再翻过几座大山,便到了戴云山区的最高点——分水岭。分水岭绵亘数百里,多少世纪以来就阻碍着闽南和闽北的交通。鹰厦铁路通过这里,由于石质不好,不便开洞,只有从岭顶一直往下凿去,凿出一条七百公尺长,三十公尺深,二十公尺宽的路堑。在动工以前,筑路英雄们曾对着这分水岭高声宣誓:“有得筑路英雄在,高山那能不低头。”果然,经过了二百一十个昼夜的激战,便将这座高峻的山岭劈成了两半,让铺轨大队顺利地通了过去。现在这里的战斗早已结束,我们只好坐在这又深又长的路堑里,听着铁道兵某连的副班长杨发胜同志,津津有味地讲述他们一个月前大战分水岭的英雄故事。
穿过分水岭不远,有一片为后期原始森林覆盖着的山峦,地名叫作赤头坂。这里悬崖连着悬崖,峭壁接着峭壁,路基便在这离谷底六七十公尺高的悬崖峭壁上盘转通过。我们走到的时候,铁道战士正在半山腰里架桥,仰望上去,架桥的战士们像是紧贴在天空,风吹云移,山峦似乎也在转动,地面上的人已经感到有点晕眩,但是架桥的战士们却在悬空的钢梁上行走自如。铁道兵团工程师张万秀,一边领我们参观,一边向我们介绍这段路基采用大爆破施工的情形。他说:“这里原来连条人行小道都没有,施工的时候,战士和民工爬上了猴子也难攀登的陡壁,挂下了成百条保险索,把身子悬在半空云雾中,手执铁锤钢钎,打出了成百条导洞,填装了几百斤炸药,轰隆了几声,半个山头半个山头地飞走了。你们看,”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对面山坡上,满是乱石和烧焦了的树干,埋在下边的小树和青草,已经又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张万秀说:“大爆破的施工方法,对提前修通鹰厦路起了决定作用。”
正谈话间,传来了一声汽笛的尖叫声,工程列车从半山腰里隆隆开来。从下望去,翩翩白云衬着滚滚黑烟,多么美的一个镜头啊!
美丽的花果之乡—九龙江流域
铁路穿过地形复杂的后期原始森林地带,沿着下坡伸展,到了漳平。发源于戴云山南麓的几条喧闹着的溪流,汇集在漳平城下,奔腾着向东南流去,这就是素以风景优美著称的九龙江。鹰厦铁路伸展到这里,像是和九龙江结成了姊妹一样,形影不离地相依前进。过华安以后,两旁的高山慢慢地向远方退去,江面渐渐地铺展开来,咆哮着的江水也变得平明如镜,显得那样温和,从车中眺望大江两岸,果园连着稻田,稻田又接着果园。这时候,收摘荔枝的季节刚刚过去,满枝累累的桂圆又熟了,黄澄澄的柚子压弯了枝干,成串的香蕉沉甸甸的下垂着。
当天,我们到了龙溪专署所在地——漳州市。漳州市是一座美丽的具有南国风味的城市,许多建筑物,都是深红色的墙壁,白色的门窗,或者是浅黄色的墙壁,淡蓝色的门窗,被绿绒球似的树丛簇拥着。宽阔的芭蕉叶子,探出许多宅院的墙头,显得非常别致。晚上浏览了漳州市的中心区,满街都是水果摊子!熟透了的香蕉,剥了皮的柚子和菠萝,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气,游人禁不住它的引诱,不免都要大吃一顿。
“生长在这水果之乡的人们真是太幸福了。”初到九龙江流域的人们,几乎发出同样的赞叹。但是,朋友们,当你们吃着这些肥硕香甜的水果的时候,谁会想到这美丽的水果之乡的人民,曾经历过一段悲惨的遭遇。九龙江沿岸大部分的人民从来都是靠果产维持生活。但是,远在抗日战争以前,这里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台湾的廉价香蕉充斥着市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集团投靠了美帝国主义,美国的“花旗蜜桔”又在这里大量倾销,九龙江沿岸的果农,被挤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于愤怒之余,只有忍痛把果树砍掉了当柴烧。1949年解放以后,九龙江沿岸的果农,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又逐渐恢复了果品生产,产量逐年增加,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外运困难,结果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据龙溪专署商业科调查,1954年全区产香蕉二十一万担,开始上市时,每担收购价格为五元一角,后因自产自销者大量流入市场,国营商业部门无力收购,价格跌到每担二元,果农亏本很大,生产情绪受到严重打击,到1955年香蕉产量便下降了30%,个别的县如华安则下降了50%。1956年全区香蕉产量又比1955年下降了40%。其他不易存储的水果也有类似情况。
现在鹰厦铁路就要通车了,到那时候,九龙江流域的水果将完全改由火车装运,不但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减少损耗,而且由于火车运费低廉,运价也会大大降低,跟着而来的将是果品生产的高潮。中共龙溪地委估计到了这一新形势将引起的新变化,对发展果品生产正在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