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解决养猪饲料问题,提高社员养猪兴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3
第3版()
专栏:

解决养猪饲料问题,提高社员养猪兴趣
剑虹
山东省的养猪业,比去年合作化高潮以前有了显著的发展。一向养猪最少的鲁西北地区,现在养的猪也多了。去年10月以前,全省养猪不到三百万头,今春发展到近四百万头;据9月间统计,已经达到四百九十万头。
这样大的成绩是怎样得来的呢?一个原因是:推广了以粗饲料(发酵的地瓜叶、树叶、豆叶、花生皮等)代替精饲料(糟、糠等)的办法。另一个原因是:认真地贯彻执行了“社繁自养,私养公助”的方针,鼓舞了社员养猪的积极性。这些经验,从益都县旭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生猪发展的情况中,看得很明显。
山东益都县旭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四百八十三户,现在私养和公养的猪,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还多。这里过去养猪喂粮食很多,一头猪从小到大平均每天喂二斤至二斤半粮食。因此,解放前只有极少数地主、富农养猪,绝大部分农民养不起猪。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养了猪,但原来的地主、富农不养了。这个社的傅家庄生产队共七十多户,解放前只有二十几户养三十来头猪;土地改革以后,直到高级化以前,全庄也只有三十来头猪。
今年春天领导机关号召用粗饲料代精饲料喂猪,公养的猪大大发展。去年初级社没有公养猪,今年,社里养了一百七十六头,这些猪仅吃三个月的糟糠和少量的麻饼、粮食,大部分是吃的野菜和发酵的甘薯叶。
社员私养的猪也有发展,去年养猪近三百头,今年发展到了四百五十九头。私养猪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具体地执行了社繁自养和私养公助的方针。一年来,这个合作社对社员养猪进行了很大的帮助。因为养母猪成本太贵(一头母猪可吃四个肥猪的饲料),大多数社员养不起,社里首先养了大量的母猪(社养三十一头、社员仅养十一头),有些社员没有钱买小猪,社里就先支给他去喂,待卖了猪或肥料以后给钱。养母猪的户,如果有小猪卖不出去,社里包干,当时付钱。没有钱买小猪、又没有饲料喂猪的农户,可给社里喂公有的猪(社里一下盖不起大量的猪栏,很大一部分猪是公有私养的)。给社里喂猪有工分,也有一定的奖励。喂二十到五十斤的小猪,每头每天四厘工;猪大工分递增。超过一百六十斤的超产量,按市价三七分红(社员得七成,社里得三成)。每户可喂四头到八头,每头养成后可得十六个劳动日。给社里喂一头母猪,一天一分工;下一窝小猪满十四头奖二十分工,死一头扣二分。一年可下两窝,得两次奖,连平日的工分,共可得四十个劳动日。借用社员的猪栏也有一定的补贴。因此,社员都愿给合作社养猪,社里把喂猪的事当成了对困难户的照顾。这些扶助还不是主要的。提高社员养猪积极性的最大因素,是对肥料价格的合理规定。据计算:养一头猪的成本,和喂成后卖猪的价钱差不多,甚至相等。一头猪从小喂到一百五、六十斤,最少要吃一千斤糠或二千斤糟。一斤糠二分二,一斤糟一分,需二十元,甚至还多一点。另外还需要二百至三百斤的粮食或麻饼,每斤粮食八分,也需十八、九至二十多元。此外,还要搭出不少工夫垫栏、挖野菜。喂大后,也不过卖四十来元,不赚什么钱,主要的赚头是肥料。这个合作社原来规定的粪价是:每挑(一百斤)一角八分至二角二分,分母猪肥、肥猪肥、克拉肥三等。许多社员因为肥价偏低都不买小猪了,社管理委员会发现问题及时计算后,把肥价提高到每挑二角六分到三角二分。这样调整以后,社员养成一头猪,就可以得到三十多元到四十元的肥料收入。这笔收入,解决了社员生活中的不小的问题——有些户靠肥料收入解决了全年的零花钱问题,有的用肥料收入补充衣、被,或者做生产投资。因此,目前社员都争着养猪。
由于肥料增加,合作社今年比去年增产40%。过去种黄烟完全施的豆饼和化学肥料,今年细肥供应很少,施的主要是猪肥,收成和过去差不多。
养猪积肥,公私两利。这个合作社计划明年把养猪数目再增加一倍,要求每户养三头猪。全社四十二头母猪,一年下两窝,最少可下八百多头;年底卖一部分肥猪,还可以留一部分半大猪,共可达一千二百来头。明年还计划再留十五头母猪,到1958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饲料问题也不大,光甘薯全社今年比去年就多种了二十二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