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按小厂特点领导小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4
第2版()
专栏:

按小厂特点领导小厂
田丹
最近,许多城市的工业领导部门加强了对公私合营小型工厂的领导。这是好现象。但是,有一个新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这就是有些地方没有根据小厂的特点来领导小厂,而是机械地照搬领导大厂的一套。
无锡市有些工业领导部门就是这样的。凡是要大厂造的报表,一般也要小厂造。有的小厂干部反映“填报表,我们小厂同大厂不同的,只是我们数字小,少画几个圈圈!”凡是要大厂派人参加的会议,一般也要小厂派人参加。有的小厂干部诉苦:“参加会议,我们小厂同大厂不同的,是大厂一职数人,今天这个会派张三参加,明天那个会派李四参加;可是我们小厂一人数职,今天是张三去,明天也是张三去,后天还是张三去!”对于会议、报表,有些大厂都感到过多,小厂自然更加难以招架。
无锡市公私合营万泰电化漂粉厂三十六名职工中,管理人员倒有十一人。但是尽管管理人员多,还是无法管理好生产,原因是大部分时间要为应付上级发的报表和召开的会议而忙碌。仅计划财务课一个课,要按日、按旬或按月造的各式报表就有七十四种(公私合营前只四种)。仅人事保卫劳动工资课课长一个人,在11月上半月到外面就参加了整整七天的会议(有的会还无法抽身参加)。
有的小厂原来生产刚刚有起色,竟被上级“加强领导”而垮下来了。无锡市公私合营同新布厂今年第二季度被评为优胜厂后,上级各有关部门都伸手要总结。从政治思想工作、质量检验工作、机械保养工作到食堂工作等等都要各搞一套总结,共十一套。厂长、党支部书记等一些干部都是新从工人中提拔的,文化程度低,厂内又无秘书可以代劳。因此,日夜忙搞总结,搞好了上级看看不满意,又返工重搞,至于生产则无法多加过问。结果,花了两个月时间,总结还没有“大功告成”,厂里生产却垮下来,第三季度没有评上优胜。
俗话说: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多大鞋子配多大脚。领导工业生产,必须反对大厂小厂毫无区别的一般化的领导方法。小厂一般生产规模小、条件差。这一特点,必须充分地注意到。为了改进小厂的企业管理,对小厂生产建立经常性的领导,必要的报表和会议以至总结等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不必要的则应大大减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