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4
第7版()
专栏:

“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
上海文汇报自11月14日起展开了“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这一问题的讨论,电影编剧、导演、演员、美术设计、录音师以及电影观众都参加了讨论。
根据国产片在上海的发行数字,上座率最低到9%。有些电影观众说他们不爱看国产片的原因,是题材狭窄,情节枯燥无味,缺乏民族特色,片名也有些公式化。不少电影工作者指出:全国解放以来,通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和文艺整风等学习,一般电影工作者的文艺思想有了提高;但对电影艺术的特点和我国电影艺术的传统,却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有的认为过去有不少影片值得今天的电影工作者参考、研究,吸取它们的优点。当时的影片公司和影片编剧、导演、演员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多样需要,根据各自的长处作了分工,注意不同类型影片的特点和艺术风格。有的说解放以来电影界内部对有些片子评价不一,但没有很好地组织讨论、研究,有的认为目前电影生产的工作制度有问题,影响了国产影片质量的提高。
有些电影编剧人员要求有关领导机构注意电影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改进审稿手续,改变领导上对于创作干预过多的情况。例如一个剧本要重重过关,每个关口提的意见虽是“供参考”,但事实上不照改就通不过。有时一句对话、一个字眼改来改去,严重地影响了作者的创作兴味和工作积极性。他们认为对艺术问题,特别是对一部作品中的某些问题,不能扣得太死,应该尊重作者的劳动。被改得四平八稳的作品,往往失掉艺术特色,观众不爱看。有些电影导演认为导演本是影片生产集体的中心,编剧、演员和摄影、录音、美术以及全摄制组的工作人员的集体劳动,在导演的集中指挥下,才获得一个完整的艺术产品。可是,目前摄制影片的生产组织却不是以导演为中心,而是以行政领导者为中心。他们对这样做法表示不满。演员们大都苦于没有戏演。他们说上海电影制片厂集中了许多演员人才,但有的七年没有拍过一部片子;终年学习、排练,没有正式演戏的机会。而偶尔有一个拍片的机会,到了摄影机前,就不晓得怎么好。演员们和观众越来越疏远了。他们要求多拍片子,如果电影剧本缺乏,也应该组织他们多演出话剧,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美术设计和录音师等也对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这个讨论对于电影工作的改进是有帮助的。
(朱树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