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克服高等教育中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5
第7版()
专栏:

克服高等教育中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
张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年中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也发生了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今后,应当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继续增加学生的数量。”这里不但概括地总结了过去的高等教育工作,而且也对今后的高等教育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过去几年来高等教育为什么会产生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我在学习“八大”文件中,感到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学校可能的条件调查研究不够,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
旧中国的近代工业和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的落后,培养的科学技术干部数量既少,质量又差。建国以来,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干部。因此,就从1952年开始,要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等工业教育。各部门对于科学技术干部首先是提出数量上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的数量往往都是偏高偏大,每年向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部门提出的需要数总是过多,而每年实际毕业生人数却很少。我们对高等学校主观条件的估计也有某些片面性。由于高级中学发展落后于高等学校发展的要求,因而每年招收新生缺少选择的余地,难于提高新生质量。由于每年所需要的师资不能如数地得到补充,质量又是好坏参差不齐,这就难于适应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要求。教学辅助人员近几年来虽然补充近万人,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要求,许多优秀教师将时间浪费在准备实验和整理一般资料等事务工作中去。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当年设计施工不易如期完成,校舍修建和教学设备的补充常赶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偏重于满足厂矿企业一般生产上、数量上的要求,对于厂矿企业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干部的质量固然照顾得不够,对于培养质量较好的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员注意得更差,正由于未能将国家的建设需要和学校可能的条件很好的结合起来,因而就难免产生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
其次,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来进行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虽然成绩是很大的,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的缺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各高等学校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校师生水平等实际情况照顾的不够,因此,就过分地强调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性而忽视了灵活性。对总结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注意较差,对旧中国高等教育某些可用的东西也轻易地否定。同时对苏联先进经验本身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时,忽视了学习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某些有用的东西。例如有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着培养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科学技术干部,理科和工科可以合在一起建立理工学院;有些国家高等学校专业分的较粗,科学知识基础打的较深厚,专业知识学的较少,因将来到工作岗位上还可以自修;必修课程适当地减少,选修课程适当地增加,以适应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这些地方还是值得我们研究参考的。同时,学校在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时,过分地强调了集体统一和组织纪律,而忽视了“保障广大人民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的原则;在进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教育时,片面地强调了身体好就是劳卫制锻炼及格,学习好就是门门功课五分,工作好就是参加过多的社会活动。正由于教条主义毛病和忽视自由发展学生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因而造成目前各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和生活上机械刻板的限制,阻碍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虽然这些毛病已在纠正中,但是,应该由此来吸取经验教训。
由此可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着的两个根本性质的问题:一是客观需要过大和主观条件有限的矛盾,随着也就产生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一是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着的教条主义即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能力的毛病。其他问题都是由此产生的。
上述两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发展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看提高培养干部质量的重要性。
由于科学技术干部质量降低,它就妨碍我们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或者再多一点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要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于科学技术干部的培养要求不仅是数量上要多,而且质量上要好。所谓质量上要好,就是要求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就、身体健康、忠实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个性全面发展的高级建设人才。他们既能够适应我国新建厂矿企业生产方面的要求,又能够在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胜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中优秀的还可以培养成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级科学专家。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一切学校、专业和每一个毕业生都要达到一律的要求,但我们培养的科学技术干部,应该在原有基础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而逐步有所提高,绝对不能停滞不前或逐步下降。
由于科学技术干部质量的降低,势必会妨碍我们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末争取实现在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要想在十二年的短时期内,在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其决定环节是要替这些科学部门培养成套的科学技术干部特别是副博士、博士一级的高级专家,否则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是空话。
降低培养干部的质量,会对整个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本身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由于高等学校培养的干部质量低,不能一个人顶一个人用,势必会迫使各业务部门要求从数量上来代替质量,一人不顶一人用,就要求两人三人顶一个人用,结果就会迫使高等学校任务越来越大,就会越粗制滥造,越粗制滥造,干部质量就越低,质量越低就要求数量越多,数量越多就会造成质量更低,以至越循环越严重。而高等教育发展越大就逼着高级中学加速发展,高级中学大发展就逼着初级中学大发展,由于普通教育师资和经费供应跟不上去,就造成普通教育的不良后果。
怎样来克服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大力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所指示的“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继续增加学生的数量”的方针呢?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认真摸清国家建设对于科学技术干部的数量与质量的实际需要和高等学校主观可能的条件,今后对于科学技术干部的培养工作要进行全面的规划,既要大力克服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又要注意防止片面地强调质量而忽视数量上的需要。要保证高等学校实现招生计划所必需的基本建设、教学设备、师资补充、人员编制、经费供应等物质条件,没有这些起码的物质条件,要想提高培养干部的质量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我们要反对过去高等学校某些浪费现象,大力贯彻精简节约的方针;但另一方面教学和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一定要得到保证。通过调查研究来核实各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和高等学校主观条件,根据客观需要和主观条件相适应的原则,来编拟1957年和第二个及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培养干部的规划,要对好各类专业的口径和确定高级与中级人才合理的比例,要加强业余教育培养科学技术干部的工作,保证正规学校能够培养质量较好的科学技术干部。
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特别要注意克服在教学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忽视学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个性的毛病。为此,除了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经验外,还要系统地研究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先进经验,并批判地吸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某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型高等教育的问题。
各地党组织要加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正确地贯彻党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政策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充分地发挥学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各方面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