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阅读
  • 0回复

勤俭办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6
第1版()
专栏:社论

勤俭办企业
在党中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号召全体国家工作人员、经济工作人员,首先是各方面的负责工作人员,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与群众同甘共苦,反对铺张浪费现象。党中央第二次全体会议还决定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发动一个增产节约运动。现在,许多企业已经行动起来,许多企业的职工都在谈论勤俭办企业,有的单位还召开了职工代表会议。这是一种很好的风气。各个部门和各地党组织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应该注意扶植这种风气,让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积累更多的资金。
我们不能说现在的企业都办得很铺张、很奢侈。经过历年来的增产节约运动,企业中的铺张浪费现象,确实已经大大收敛了。然而,如果以为我们的企业都办得很勤俭,很节省,却也是不合事实的。企业花的钱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产性的开支,如采购原材料,添置设备等等;一部分是非生产性的开支,如添置家具,日常行政费用等等。就这两方面来检查,企业中花的钱也不是都很恰当的,某些企业中的浪费还是严重的。
最近上海有些企业的铺张浪费之风又在滋长,这就是值得注意的例子。上海上等家具市场的许多“阔顾客”都是企业单位派去的。有一个很小的铁工厂在公私合营以后不久,一下子就买了价值一千多元的漂亮的写字台、红木凳等高贵的家具。有的单位选购上等家具还提出所谓“三不要”:沙发非皮制不要,家具非红木柚木不要,办公桌非钢制不要。这种铺张浪费的风气不只发生在上海一地,北京和其它地方一些企业的铺张浪费也有故态复萌之势。开工必有大典,有会必设盛宴等例子还有不少。
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非生产性的开支,花不了几个钱,算不得什么。”其实不然。孤立地看,每一笔这类开支,所费也许有限,但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而且这种铺张浪费的风气对于我们的危害,决不是经济上受损失的数字所能表现的。铺张浪费如不及时制止,很容易发展到严重脱离群众的地步。当我们广大人民生活的水平还不高的时候,当我们的工人为了把我们的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甘愿在生活上忍受某些困难的时候,我们却把企业办得很铺张,把许多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群众一定会不满意我们。这难道也“算不得什么”吗?
企业中生产性开支的浪费,比非生产性开支的浪费,更要普遍一些。从经济上说,生产性开支中浪费的数量大得多。我们有不少企业的领导者在备料工作中喜欢“多多益善”。据统计目前沈阳市积压的材料约值四千多万元,其中长期积压的材料约有三千多万元。当然,积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许多企业喜欢掌握的材料多一些,“有备无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用料上优材劣用,大材小用;在设备上追求机械化、自动化,放松了对原有设备的保养和检修,放松了挖掘原有设备的潜力;在试制新产品中,不管实际需要,强调做新产品就要新厂房、新设备。这些浪费作风,在一些企业中是存在的。
也许有人说:“生产性的开支,如果扣得太紧,会影响生产。”是的,生产性的开支是企业生产必不可少的。但是,这部分企业必不可少的开支,毕竟也不是不能避免浪费的。例如原材料需要有一定的储备,没有储备就会停工待料,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储备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备多了、备早了、甚至备错了,对于保证生产不但没有什么好处,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无论是生产性开支中的浪费,或者是非生产性开支中的浪费,都是对国家人民不利的。“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也是年年必提的口号。然而,浪费现象并没有杜绝。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的节约工作常常被当成突击性的临时运动。“运动一阵风,过去就稀松”。企业的领导者虽然领导了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运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勤俭办企业的思想,节约的指标完成了,工作也就放松了。这样,当然不可能使铺张浪费的现象完全绝迹。
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党三十多年如一日,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我们的党所领导的工厂也是有这个传统的。回忆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物质条件是多么艰难。我们在山沟的窑洞中,在简陋的茅屋里,开设了工厂。尽管连最老式的皮带车床都很难找到,却照样生产出弹药和武器,支持了人民战争。今天,革命胜利了,工厂的物质条件比过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为什么现在不是皮沙发就不能坐?为什么对浪费原材料的现象不积极想法去消除?
我们并不认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们党所领导的那些工厂的生产条件是理想的。那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今天已经没有必要那样做了。但是,那时候的艰苦朴素的精神,克勤克俭的作风,却是在任何时候也不应该抛弃的。今天,我们的企业担负着一个严重的任务:国家把大量的资金交付给企业,投入生产和建设,以便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在这样重大的任务之下,企业的领导者就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当然,只是少数几个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克勤克俭的作风还是不够的。任何工作离开了群众的监督都不可能办好。况且浪费现象往往隐藏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里,更非群众积极参加不可。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群众的力量更巨大的了。只有教育群众,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厉行节约的风尚,才能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