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辨明什么样的“活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6
第8版()
专栏:文艺杂谈

辨明什么样的“活捉”
晓报 卢棨
看了11月17日人民日报上弗先先生的“想到‘活捉’”,我们对“活捉”这出戏的思想内容,有不同的意见。
过去,有人认为鬼戏不可以演,于是鬼戏一律不演。现在,又有人认为鬼戏可演,于是不管什么鬼戏都可演了。这真是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一反一复,令人惶惑。其实,不针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就认为鬼戏一律不可演或一律可演,都是一窝风。这里,我们只想就“活捉”这出鬼戏来谈一谈。
弗先先生已经说过,阎婆惜活捉张三,不是为了什么报仇,这在昆曲原戏中原很清楚,毋庸赘言。弗先先生认为原戏阎婆惜是为了热恋张三,所以活捉心爱的张三,“效于飞,双双入冥”。这是“剧作者在告诉我们:爱情比死更坚强呵!”姑不论剧作者是否有这种意思,把“爱情比死更坚强”或“爱战胜死”这些概念套用在阎婆惜“活捉”张三郎上,是值得研究的。
阎张之间的生前的爱情能否值得人们的同情呢?我们当然不会用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他们,斥责他们为“万恶之首”。但从“水浒”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阎婆惜之所以不满意宋江,就是因为宋江爱习枪棒,不留意于女色。张文远在这种情况下钻了空子。阎婆惜的生活遭遇以及她需要爱情的心愿是能使我们同情的,但问题在于她对待宋江的态度。宋江在风闻阎张的暧昧关系以后,并没有打算报复她的意思,而只是退让,对阎婆惜尽了最大的容忍;在招文袋失落以后,件件依从阎婆惜,任凭她改嫁张文远。而阎婆惜既已达到改嫁的目的,还一定非要把宋江置之死地不可,这就很难令人同情了。
既然阎张之间在阳间的爱情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则阎婆惜死后“活捉”一举,当然也得不到人们的赞同。昆曲“活捉”是与“水浒”原著的精神有抵触的。阎张的爱情是可耻的罪恶的,说不上“比死更坚强”,对这样的人物给予这样的歌颂显然并不得当。
比死更坚强的爱情,而且也出之以“活捉”的并不是没有,在古典小说“碾玉观音”(见宋代“京本通俗小说”)中的秀秀就是这样来活捉她的爱人崔宁的。秀秀这种追求爱情、死而弥坚的精神实在是一种最强烈的反抗统治者的精神,这种“活捉”是值得肯定的。在戏剧中“红梅阁”中的李慧娘死后仍来与爱人欢会,也是同样的精神。再像“活捉王魁”中的敫桂英死后仍恋着爱人王魁,实在到王魁残酷无情坚决不认时才“活捉”了他报仇,这种精神当然也值得肯定。
同样是鬼,同样是“活捉”,然而有不同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