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上海部分公私合营企业和自营的小业主 又在哄抬物价追逐暴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7
第3版()
专栏:

上海部分公私合营企业和自营的小业主
又在哄抬物价追逐暴利
本报上海16日电 最近,随着上海市场的活跃和某些物资供应的紧张,上海一部分公私合营企业和自营的小业主,又出现了哄抬售价、以坏当好、追逐暴利的资本主义经营作风,使消费者蒙受损失,并使市场上形成人为的紧张。
这种情形较严重的,大都在货源紧张的行业。例如:今年生铁来源困难,火炉曾一度断档,市场上火炉价格便迅速猛涨。一个重一百八十斤的旧火炉,按照市场价格只值一百元左右,但在旧货市场上一些自营摊贩竟讨价五百五十元;一个小型花篮式火炉,按照通常的价格只值二十多元,但上海常熟区合兴标火炉商店却标售七十五元一个。在上海曹家渡学堂湾一带,有一批水上行商,他们来往浙江农村一带专营旧的建筑材料,近来因为市场建筑材料紧张,投机取巧,贪图暴利的作风更为严重,非法攫取的利润有的竟高达八倍到九倍。一般也在二倍到三倍。如旧瓦片本来每千张约七元,但他们有时哄抬到十五元,最高时哄抬到二十三元(牌价每千张不过九元五角)。一个名叫曹大鹏的商人在浙江兰溪以每担一元半到二元的低价买进旧木料二百五十七担,运到上海后抬高到八元五角一担卖给小贩,小贩在出售时又净赚了两千元。
一向以出售高级消费品著名的上海中央市场,在去年合营高潮时,整个商场挂上了合营招牌。但近一年来,并没有经过什么改造。最近一个时期,因市场上旧西装热销,商场中的西装商店就借公私合营的头衔,对市内各旧货商店的旧西装采取了所谓“包下来”的方法。只要一有较新的西装出现,马上就被他们抢购一空。然后略加整理,转手间就加30%的利润出售。不久前,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公司曾批发给上海市若干百货商店一批高档塑胶皂盒,合营商店零售价格每只是一元五角。中央商场一批摊贩闻讯后,将各商店的皂盒搜购一空,旋即以两元四角的价格售给消费者。
在哄抬物价的同时,在一部分企业中还出现了以坏充好的恶劣作风。公私合营森康仪器厂私方人员潘芝良,趁着市场上寒暑表供应紧张的时候,将其他工厂报废的一万三千多根玻璃管子,以三分钱一根的低价买回后,请了一批不熟练的临时工重新加工,不管准确与否,每根以六角五分的价格向市场抛售。这种寒暑表质量极坏,常常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相差几度。最近因为奶粉和牛奶供应紧张,部分出售牛奶的饮食店和饮食摊也出现了不老实的经营作风。北京牛奶房不但私自抬高国营统一配售的鲜奶价格,而且将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牛奶充当消毒牛奶出售,蒙混顾客。公私合营华东织带厂私方人员陈君毅,最近将一批次货带坯充当正号货出售到市场上,而价格还比正号货贵。最近两个月来,不少的市民反映:大饼变小了,油条变瘦了。据新成区五十二家大饼店检查结果证明:其中有二十家卖的大饼、油条份量不足,平均每斤面粉克扣三两左右,在市场上经常能够看到因为油条和大饼不合规格,买卖双方发生争执的事件。
近来,上海市场上掮客的投机活动也随着重新活跃起来了。他们有的是已得到国家安排的过去的中间商人,有的是商贩。他们在市场上套购商品,哄抬物价,进行欺骗性的交易,转手间即获惊人的暴利。如中间商季阿康,用七百元的低价购进一架刨床(只付了部分定钱),随即在茶楼上以一千四百元抛出。不久前,上海商业部门还发现有少数掮客操纵了上海市场的土纱和土纱手套,他们即提取佣金,又将手套的售价以每打三元七角提高到四元。最近有一些已经被安排到国营公司工作的掮客,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重操旧业,或者白天在国营公司工作,夜间从事掮客投机活动。值得注意的另一种现象是:近来某些私方人员和小业主贪污企业资金或私人生活腐化堕落的事情,也有了发展。中共闸北区委办公室最近检查了八个公私合营工厂、五个商业区店,发现有贪污行为的有四户共七个人。有少数私方人员已因贪污、腐化被国家判处了徒刑。
上海市场上出现的这种不良倾向,引起了广大市民的不满,受到了舆论界一致的谴责。上海解放日报、新闻日报、新民晚报,近来曾数次揭露了这些事件,并要求政府工商行政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工作;要求工商业者本身更好地提高觉悟,克服资产阶级旧思想旧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