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祖国需要我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7
第6版()
专栏:开罗通讯

“祖国需要我们”
本报记者 蒋元椿
要不是陪伴的埃及朋友向我们说明,要不是有一群身穿便服的教师在门口相迎,那末你准会把它当成兵营了。从前门直到后院,到处可以见到军人们在活动。他们用标准的军人气概向我们敬礼。在运动场上,有许多队在接受基本训练。在一些桌子旁边,机械士在修理着一些英国汤姆枪和苏联步枪。这儿盛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苏联武器很好用,也容易学会使用,埃及青年们都很愿意拿到这样的武器。
这儿确实不是一个兵营,而是开罗市北区的一所男子中学。自从反抗英、法侵略的抵抗战争爆发以来,这所学校已变为本区的国民警卫队的司令部。我们所见到的军人并非是正规军人,而是应征接受军事训练、保卫祖国的国民警卫队队员。
司令官是一位魁梧英俊的上校。他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防区的军事部署情况。全区分成三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位少校指挥,他的职责是把市民编入国民警卫队和其他队伍里,以保卫本区。他们从战争爆发后坚决要求参军的成千上万的青年和学生中,挑选出十八岁到二十一岁的健壮青年,施以对敌巷战训练,以便危急之时可以逐街逐道地展开有力的战斗。
站在本区地图面前,司令官向我们讲解了迎击敌人的作战计划,然后又谈到国民警卫队的事情。国民警卫队大约是在三年前建立的,参加的有学生、工人和各阶层的青年。在学校里还成立了青年营。在我们访问的这所中学里,就有一个青年营,有两百名学生参加。在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之后,群众抵抗运动组织起来了。埃及政府建立了民族解放军,来统一指挥所有这些力量。因此,民族解放军包含三个部分:国民警卫队、青年队和群众抵抗运动。群众抵抗运动在塞得港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参加国民警卫队的不仅有小伙子,还有姑娘们。她们叫女子警卫队。在一所女子学校里,我们看到了二十名穿着国民警卫队制服的姑娘,正在操场上上操。她们在卧倒和射击;枪声的回响在校园里和邻近建筑物里震荡着。她们的脸上没有脂粉。她们使人想到这个伟大时代的艰难困苦。她们表现了不亚于小伙子们的热诚和决心。
这所学校里有一个输血站。在一间房间里,两个青年向祖国献出了他们的热血。其中一人名字叫卡默尔·阿哈默德·厄·纳拉,是个年仅二十四岁的教师。他说:“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因此我很愿意献出我的血。比起在前线的牺牲来,我的血只是大海中之一滴。”他告诉我们说,他在战争爆发后,就参加了急救站和消防队的工作。
在开罗,全市都设立了急救站和医院。在我们所访问的另一个区里,有十一个急救站。它们都设在学校里,学校的教师、员工和医生都参加了工作。战火爆发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就在一条幽静的街道上的一所女子学校里设立起一所医院。它有三十个床位,这原来是学生们用的。这所医院接收了一百四十八名从西奈半岛运来的伤员。由于战争时间的短促,其他许多医院和急救站还没有接收过伤员,但是它们全都时刻准备着,以便一旦敌人发动进攻时就可以工作了。
在这些医院和急救站里,许多妇女(大部分是中等人家的主妇)在接受一至四周的医务训练。在一所女子体育师范学院里,有两百名左右妇女接受这种训练。我们听说她们的课程是,学习十天、实习十天、军事操练十天。在操场上有两个妇女小队在上操。从她们的服饰看来,大部分系来自富有之家。
开罗的妇女不仅在医院里工作,而且还组织起来为军队和逃难者缝制衣着。在开罗,这种缝纫和急救的中心站有十五个。跟急救站和医院一样,这些中心站都是由教育部领导的。我们访问过一个这样的中心站。每个房间里传来了缝纫机的??声。老老少少的妇女,坐在缝纫机前赶制被单、制服和阿拉伯袍,帽子和难民的臂章。原材料是政府供给的。在这个中心站里工作的,有三百名女教师、女学生和主妇,其中一半人在缝纫,另一半人担任急救。
在一所现在已成急救站的女子中学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标语:妇女在战争中的职责是,鼓励丈夫和儿子参军,参加缝纫和急救工作。但是,很明显,开罗的妇女并不限于做这些工作,她们还直接参加军队,去保卫她们的祖国。
如果需要的话,埃及青年和妇女们愿意向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十分清楚,当敌人还没有放弃侵略的野心的时候,他们必须时刻准备着战斗。 (12月15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