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西德垄断资本在中近东卷土重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7
第6版()
专栏:

西德垄断资本在中近东卷土重来
王禺
在埃及把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英、法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以后,西德政府的态度在表面上似乎装得不想积极干与的样子,但是在骨子里却是存着一种“隔山观虎斗”的打算。许多资产阶级报刊纷纷透露,西德垄断资本对于英、法在中近东地区所遭遇到的巨大困难和失败显然感到非常高兴。他们认为,英、法的困难处境是他们进一步插入中近东地区的一个大好机会。不久前,鲁尔区大资产阶级喉舌“工业快邮报”就写道: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近东各国较以往更甚地期待着其他欧洲出口国——特别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能体谅其经济上的困难。……目前正是西德在中近东进行活动的最有利的时机!”
西德垄断资本这种态度的背后明显的隐藏着它们渴望在中近东卷土重来的野心,同时也反映了西德垄断资本和英、法以及美国的垄断资本之间在中近东地区的深刻的矛盾。
在第二次大战之后,在中近东有过不小影响的德国帝国主义的势力曾经是暂时被逐出了这个地区。但是,德国垄断资本从来没有放弃他们重新加入帝国主义争夺中近东地区的市场和原料的斗争的想望,并且在他们逐渐恢复了经济上的实力以后,就积极投入了这一斗争。这样就在争夺中近东地区原料和市场的已经十分紧张的英美矛盾之外,又增添了英德和美德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帝国主义间在这一地区的明争暗斗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起来。
西德垄断资本在重新加入中近东地区的贸易战争时,一方面仗着它在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某些有利条件,一方面也巧妙地利用战后中近东各国人民反对英、法殖民主义统治的情绪,乘机扩大西德商品的销路。近几年来,依靠了这种经济和政治的双管齐下的办法,西德对中近东地区的贸易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在1952年时,西德对中近东的出口已超过全德1936年对这一地区的出口水平。从1953到1955年的三年中,西德对中近东出口又增加了50%左右,使它在这个地区的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仅次于英美两国,而居于第三位。这一扩张速度是西德垄断资本战后在任何其他地区所不曾达到的。
西德垄断资本势力首先向土耳其渗入。战前土耳其是德国垄断资本的势力范围,当时德国曾一度在土耳其进出口贸易中占到将近一半的份额。在第二次大战之后,从1952年起西德又在土耳其进口贸易中跃居首位,占土耳其进口总额的25%;到1955年,土耳其的美“援”增加之后,这一首位就被美国垄断资本夺去了,西德的进口减少到只占总额的17.6%。但是目前土耳其依然是西德垄断资本在中近东的最主要销售市场和最重要的原料供应者。同时西德垄断企业在土耳其的投资活动也比在中近东其他国家都更加活跃。
战后西德垄断资本利用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夺得了一部分英国货的市场。从1949年到1953年,西德对埃及出口增加了二十五倍。1952年西德在埃及进口贸易中尚居第六位,1953年即一跃而至第二位,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在经过剧烈竞争之后,英国在1955年又争回了首位,压倒了美国和西德。1955年三国在埃及进口中所占份额是:英国13%(1950:21%);美国12%(1951年曾达到28%);西德11%,相当于1938年的水平(1950:3%)。从这些事实里反映出英、美、西德三国垄断资本间竞争的剧烈。
在伊朗,西德垄断资本也利用了伊朗人民的反英情绪而展开了广泛的活动。战后英国垄断资本在伊朗的地位曾经由于美国的侵入而大为削弱(伊朗分得美国对中近东“援助”的66%),在西德垄断资本重新进入伊朗市场之后,英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就受到两方面的进攻;同时西德和美国垄断资本间的竞争也日趋剧烈。例如西德对伊朗的汽车出口在1953到1954的一年内增加了十倍,使美国汽车的销路大受影响。在化学品的销售方面也有类似情况。美国垄断资本对此颇为不满。在1955年的伊朗进口中,美国居第一位,占26.3%;英国居第二位,占24%;西德居第三位,占23%。三国暂时保持着“鼎足三分”的相对均势。
在叙利亚和黎巴嫩两国,西德和法国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剧烈的。而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西德原油的主要供应者),由于美、英垄断资本有着强大的优势,西德商品较难进入这两国的市场,因此西德对这两国的贸易一贯处在入超的不利地位。但西德在这两个国家仍然夺取了某些阵地。例如:西德垄断资本竟能击败其他帝国主义竞争对手而在伊拉克承包了总值不下三亿马克的多项工程。
很明显,西德垄断资本在中近东各国的扩张不仅节节打入了英法垄断资本的传统市场,而且也已开始威胁到美国商品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而更重要的是,西德垄断资本已开始闯入一向为美、英垄断资本所把持的禁区——中东石油业。自1954年秋季以来,西德石油业垄断集团先后在地中海沿岸的也门、土耳其、希腊、埃及等一系列国家取得了钻探和开采石油的特许权。这一事实已引起美、英垄断资本的不安。但是西德垄断资本对此还并不满足。西德“工业快邮报”在今年3月29日更公开提出了“中东石油国际化”的口号。这实际上是要求让西德垄断资本能更大规模地参与对中近东石油富源的掠夺。在西德垄断资本看来,中近东的原料和市场对他们的经济扩张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西德石油精炼工业的生产能力很大,但所需原油本国只能自给三分之一,其余完全依靠进口。而进口原油的87.5%左右是来自中近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等地。西德自中近东进口的其他重要原料在其所进口的各该项原料的总量中也占有颇大的比重。例如:铬砂(占西德全部铬砂进口的60%)、黄麻(占45%)、铜砂(36.8%)、烟叶(30.6%)、硫磺石(29.2%)、原棉(21.7%)。另外食油、谷类、水果等也在西德进口中占有一定的数量。在西德对中近东的出口中,机器、电器设备和运输工具占45.1%,其他制成品(主要是钢铁制品、光学及科学仪器和纺织品)占39.6%,化学品(肥料、动力燃料、药品)占11.8%。西德对中近东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在目前已约占它的海外贸易(即除去对西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左右。不仅如此,西德在中近东的贸易,还一直有着大贸易顺差。在1955年西德对中近东各国的出口总值将近十六亿马克,自中近东地区的进口总值十二亿六千四百万马克。但是应当指出:在西德从中近东的进口货中原油占32.8%,而原油却并不属于各出口国而是属于美英石油垄断企业的。如果除去原油这一部分,那么1955年西德从中近东地区的进口总值只有六亿马克。这笔大量的贸易盈余已被西德垄断资本用来作为政治上和经济上施加压力的手段,以便自己的势力更深入到这些国家里去。
可以看出,西德垄断资本现在想乘英、法之危进一步向中近东实行扩张,这无疑会使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原料和市场的斗争更加尖锐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