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泛滥成灾的公文 不看会是官僚主义,要看难免文牍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8
第4版()
专栏:

泛滥成灾的公文
不看会是官僚主义,要看难免文牍主义
段丁波
在我们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公文泛滥成灾,现在略举几例,看看这些公文究竟有什么价值。
简报
名目繁多
顾名思义,简报应当简。现在,我们的简报实在太多了。我们有:“工作简报”“生产简报”“基建简报”“设计简报”“设备简报”“工资改革简报”“竞赛简报”“人民来信简报”“住招待所人员办事情况简报”等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这些简报的发行范围很宽。同住一楼的各处处长、各位局长,上级的各位司长、部长以及各委员会、各办公室都发上一份。每种每期“简报”少者发二十多份,多者四十多份。想想看,四十份“简报”发出,要经过多少人手,要花费多少时间啊?我们的局长、部长们一上班,它的秘书就把一大堆“简报”摆在他的桌上。他们如果不看,是官僚主义;如果全看了,那就成为文牍主义和事务主义了。
抄送
循环不已
某些公文有必要抄送有关单位,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是我们这里收到的大量公文中,约有40%到50%是抄送公文。在抄送公文中,经常看到熟悉的公文,甚至看到我们自己发出的公文。我局向直属单位发文有时抄送隶属(直属单位领导下的)单位,而直属单位收到后再转发它们所属单位时再抄回我局。像这样循环抄送,何愁公文不泛滥,何愁收发、打字、油印、校对、承办、归档的机构和人员不与日俱增而仍感到“不够”呢?
办事
唯文为据
唯文为据,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企业打长途电话向局请示问题,在局口头答复之后,对方提出一个要求:“再来个书面的东西!”局打电话要企业汇报工作情况,报完之后,也提出一个要求:“整理成书面的报告报局”。奇怪的是:厂、矿长们来局请示问题,局长答复之后,厂、矿长也要求把答复的问题写一公文带回。有时甚至是厂矿长自己将局长答复问题的记录整理出来,代局拟稿,然后再请求局来发文。请看,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几乎是以公文为凭据的。(附图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访文牍主义者不遇
沈同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