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友情的交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9
第4版()
专栏:

友情的交流
本报记者
12月16日是中缅两国边境居民联欢的节日,也是中缅友好的节日。
“中缅人民是一家,没有东西能将我们分离。”——这就是今天在中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进行的全日边民联欢活动的主调。这次联欢,由于两国总理及缅甸其他贵宾的参加而有了特别的意义。傣族人民把这叫做“自古未有的大摆”。大摆在这里也就是大欢乐的意思。
九时半,在广场旁边的大礼堂里开始了中缅两国边民代表之间的聚会。八百个中国边境各族居民的代表聚集在这里,和从边界那一边来的一百多个民族代表打混在一起,用相通的民族语言友好地交谈着各种话题。礼堂的墙上贴着象征和平友好的缅甸剪纸:一种象和花篮的画案。
总理们和其他缅甸贵宾也来了。他们的到场,引起一阵活跃,人们都起立鼓掌欢迎,摄影师忙着寻找合适的镜头。
在大家坐定以后,周恩来总理给缅甸来的贵宾们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各族领袖相互作了介绍。新相识的朋友们就围成一圈一圈攀谈起来。
这时候,周恩来总理和吴巴瑞总理走到了中缅边境各族代表的面前,一一地询问他们的民族成份,讲什么语言等等。遇到中国的少数民族代表,周总理就介绍给吴巴瑞总理;遇到是缅甸的边境民族代表,就由吴巴瑞总理介绍同周总理握手。但是不久,这件事情就变得有点复杂起来。中缅边境两边的居民本来就长得一样,而且本来就是同族,不过到了边界的另一边,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例如我们叫傣族,缅甸却把这种民族叫作掸族。这种同族同种的关系使得有些代表很难区别出来是缅甸的还是中国的。两位总理都笑起来了,他们相互同意,两边的人民实在是一家,长得一样,穿着一样,讲的话也一样。周总理把两手手指交叉起来向吴巴瑞总理说,两国人民的关系就是这样密切地交错在一起,分不开的。吴巴瑞总理应声说:所以争执是不好的。斑老地方的佧瓦族王子过来了。周总理立刻把他介绍给了吴巴瑞总理,并且告诉吴巴瑞总理说,因为历史的原因,王子兄弟俩被分隔在边界的两边,他们很想能够搬在一起。吴巴瑞总理点头表示他对这种愿望的谅解。宾主之间的交谈就是在这样不拘形式的友好气氛中进行着。
在交谈过程中,又一次证明了两国边境居民间有着传统的亲密关系。原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副州长司拉山就是缅甸克钦邦议长杜瓦藻朗的学生,又是克钦邦邦长吴赞塔信的同学,他们曾经同窗过三、四年的时间。接着又发现,缅甸现任民族院议长萧恢塔夫人和斑老佧瓦族王子还有着亲戚的关系。议长夫人解释说,她父亲是名气很大的,所以许多人都愿意娶他的女儿为妻。
自由友好的交谈进行得非常热烈,许多边民的代表都表示这样的会见很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盍加当说,他是从凉山用五天的时间赶到芒市来参加这次联欢盛会的。在凉山一带,我们边民和缅方边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这样的联欢很好。一位克钦邦的代表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副主席雷春国交谈了很久。他对雷春国说,他过去未曾到这边来过,这次来和这边兄弟们在一起感到非常高兴。
时间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以后就要举行边民联欢大会了,友好的会聚才告结束。但是有一些代表在一起谈得非常投机,等到招待人员来催他们去吃饭才把谈话中断。
这时广场上已经热闹起来,各乡的人民打锣击鼓地一队队向广场走来。正午的太阳晒得人还是有些热的,许多人带着傣族的笠帽,一些妇女头上顶着一块手巾,也算得一种特殊装束,却有遮阳的作用。许多傣族妇女都带着一把黑布的凉伞,同她们的黑衣黑裤黑头巾配成了有特色的一套。
炎热的太阳和由于干燥和践踏而飞扬的尘土,丝毫不减弱人们的兴致。越来越多的人聚到广场上来参加这次边民联欢的盛会。
三时,到会的人已花花绿绿地坐满了半个广场,还有人在陆续来到。总计人数在一万以上。他们除了带来了友好的心情,还带来了好几队传达喜悦和友情的舞蹈。在等候总理们的时候,他们就在场子上跳开了。这里有傣族的象脚鼓舞,有瑞丽地方来的鱼舞,由一圈男女围着一个挂着鱼形纸灯的人跳舞。这些男女青年的服饰,特别是女子和挂鱼灯的人的服饰和缅甸民族服饰看不出任何区别,而且舞的身段和手的动作,非常接近于缅甸民族舞蹈的风格。汉族,的龙灯也舞着来了。
三时过后,总理及贵宾们在群众的热烈掌声中登上了大会主席台,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开始了。
第一部分程序是讲话。所有的发言都贯串着亲切友好的感情。吴巴瑞总理的发言很打动人心。他指出中缅两国人民历来都互相看作亲人,两国政府的关系,二千年来也一直是少有地友好的。中缅两国是唇齿之邦,休戚相关的。两国的友好关系将会万世长存。他引缅甸成语:“敬人者,人亦敬之”,来比喻建立和巩固友好关系的意义。他并非无端地提醒中缅两国人民要以互相谅解的态度来防止外来阴谋的干涉。群众多次的热烈鼓掌证明他的这些话引起了普遍的共鸣。
周恩来总理向吴巴瑞总理表示了欢迎之意,会场顿时掌声和欢呼声雷动。从吴巴瑞总理的发言中,边民们显然感受到了真切的友情。
周恩来总理的讲话是诚挚而亲切的,他形容这次联欢大会充满的是兄弟姊妹团聚的和睦喜庆的气氛。他用生动的言语说明边境两边居民同文同族的紧密关系。他告诫我们国家比较大,一定要永远谦虚谨慎,应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坚持五项原则,发展友好关系。他的话不仅打动了中国边民的心,而且感动了缅甸的贵宾们。在他讲完话时,吴巴瑞总理和他紧紧地握手。
缅甸克钦邦邦长吴赞塔信和掸邦副邦长苏比在他们简短的发言中都强调了边境两边人民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苏比说,就在今天,到这里来参加联欢的两边的居民很多人就找到了亲戚,作了友好的谈话。他们的话受到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刀京版和副州长雷春国的呼应。意见都沟通,友谊之流畅通了。
一个接着一个的发言激荡着人心,场地上看不到困倦的现象。讲话在一片锣鼓、掌声和欢呼声中结束。
在短时间休息后演出的几个民族舞蹈,都是中缅两国文化上很多相同地方的活的证明。很难说,是我们的民族舞蹈跟缅甸的相像或者是缅甸的民族舞蹈跟我们的相像。的确如吴巴瑞总理所说,缅甸文化中有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也吸收了缅甸的成份。中缅两国之间长久以来就是这样密切联系着的。
作为联欢日程最后一项的晚宴,把这一次有两国政府领导人参加的联欢活动又推进了一步。宴会是在正常平静的空气中开始的。友情也奔放起来了。谈话越来越热烈而友好。
亲戚的气氛笼罩了各个席间,这是一点不假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刀京版在前一排席间找到了他的亲戚——缅甸县长吴昆翁甲,副州长司拉山也找到了他的近亲杜瓦藻朗。刹那间,大家喊起来“亲戚关系,干杯干杯”,其他的人也随着他们干起杯来。中缅两国军官席上,也发出了中缅两国军官是兄弟的声音,随着而来的是叮叮噹噹的碰杯声。
缅甸掸邦邦长藻昆卓兴奋地从席间站出来要向大家说几句话,他说:“从今天情形看来,我们之间不存在边境问题,过去有过误解,现在经过总理们的努力,一点误解也没有了。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我们兄弟姊妹间的友谊,发展这种友谊。我们之间就决不会存在任何困难”。他的这篇简短而充满真情的即席演说,引起不断的掌声。吴巴瑞总理站起来讲话了,他再一次地强调,中缅两国人民的关系是朋友、亲戚,是胞波(即“同胞兄弟”的意思),并祝两国未来友谊的日益发展和巩固。他的每一段讲话,人们都热烈地鼓掌。周恩来总理以一席热烈的讲话宣布宴会的结束。他说中缅两国是山连山、水连水,住一个地方,喝一条江里的水,边境问题不能把我们这种朋友、亲戚和“胞波”的关系分开,现在更是亲上加亲。他举起一杯茅台酒向大家提议:让我们大家再喝一杯强烈的酒,看完歌舞,睡个好觉,明天再回到我们的亲戚的国家里去。他这席话博得满堂的欢声。
在晚会演出前的休息时间,周总理引缅甸政府及邦的领导人到外面院子里,一一给他们赠礼。礼品中有一种名贵的兰花。它的四季常青和幽香是中缅友谊永远发展的象征。院子里铺着一层松针,按照云南地方的习惯,这是一种最隆重的欢迎。在这些松针上,两国的总理和其它政府领导人,臂膊紧挽着臂膊地站成一排,摄影记者忙着把这象征着中缅紧密团结的镜头拍了下来。在节目演出完毕时,周恩来总理陪同吴巴瑞总理及夫人和吴觉迎副总理到台上给演员们赠花。他们和演员们在一起照了像。这时台下响起了秧歌的曲调。兴致勃勃的周恩来总理手里拿着两个彝族跳舞用的“烟盒”(一种由烟盒发展而来的乐器)随着音乐的节拍带头就跳了起来,吴巴瑞总理虽然不熟悉中国的秧歌,但是也跟在周总理后面扭舞起来了。顿时,全台上的人都卷进到这欢乐的舞蹈里了。音乐奏的更加响亮,台下的人用步声和着拍子。这一自由不拘的欢舞场面继续了好几分钟才平静下来。客人们和代表们逐渐散了。晚会结束了。缅甸来的贵宾们明天就要回缅甸去。但是通过这次联欢所表露出来的友情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将永远不能被遗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