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关于哥穆尔卡讲话中的几个名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9
第5版()
专栏:

关于哥穆尔卡讲话中的几个名词
有些读者要求对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在全波积极分子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沙那茨”、“华沙起义”、“米科拉兹柯”、“比得哥熙事件”等名词作一个解答。现解答如下:
沙那茨
“沙那茨”是1926年—1939年在波兰实施的法西斯制度的名称。1926年,以波兰大资本家大地主的代理人毕苏斯基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在国家“复兴”(沙那茨)这一虚伪的口号下夺取了政权,实行了亲德反苏和敌视斯拉夫民族的国家的政策。“沙那茨”政策使波兰在1939年遭受到希特勒德国的侵略和占领。“沙那茨”集团的残余分子是美英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是人民民主波兰的最凶恶的敌人。
华沙起义
华沙起义是1944年8月反动的波兰流亡政府在当时美英两国统治者的策动下在华沙挑起的一次别有用心的起义。
波兰反动分子所以挑起这次起义,是为了阻止苏军解放华沙,夺取波兰的首都。当时的波兰反动分子企图在华沙建立起资产阶级大地主的政府和把波兰变为反苏的根据地。
反动分子和奸细布尔—科马罗夫斯基曾受命领导起义。事前,苏军司令部没有接到准备起义的消息,所以无法援助这种起义。反动分子就造谣污蔑苏军不帮助起义,企图损害苏军的声誉。1944年9月,当苏军部队解放了华沙城郊的普拉加并有可能给予起义者以直接援助时,奸细布尔—科马罗夫斯基却下令向德国法西斯匪徒投降。结果使德国法西斯匪徒杀害了二十五万华沙居民,使波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重大的损失。
米科拉兹柯
米科拉兹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逃亡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的总理。1945年6月,波兰全国解放后,根据克里米亚会议的决议,以临时政府为基础组成了临时民族统一政府,其中包括了以米科拉兹柯为首的几个战时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的代表。米科拉兹柯当时担任了政府副总理的职务。他利用自己的职位来进行反民主改革的间谍活动。米科拉兹柯也是波兰农民党的魁首。当时波兰农民党实际上是一个在英美支持下的反民主的集团,它跟政府对立,用种种方法掩护各种反动分子进行阴谋活动。
1947年1月19日,波兰举行了普选,进行间谍活动的米科拉兹柯在这次选举中遭到可耻的失败而逃亡国外。
比得哥熙事件
比得哥熙事件是指今年11月18日在波兰比得哥熙城发生的暴乱事件。这次暴乱是由一些敌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分子和败类挑起的。在这次骚乱中,挑衅分子曾纵火焚毁了住宅和电台,并抗拒治安人员。事件平复后,挑衅分子将受到法院的审讯。 (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