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对于百家争鸣的逆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9
第8版()
专栏:

对于百家争鸣的逆风
回春
十五年前,我参加一个研究室的工作的时候,曾有一番富于趣味的经历。
同事的都是知识分子。那时大家差不多都有以“天下第六”自居的气概,只对世界上有五个人物还是谦让的。这一批“天下第六”碰在一起,情况是可想而知的了。但有一个好处,就是热闹,天天争吵的热闹;而且争吵还是同志式的。
后来整风了,很有效,大家都把“天下第六”否定了。但从此就谁也不理谁,遇问题不再争,甚至不再谈了,冷冷淡淡,团结反不如前。谈心的结果,原来是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不是“第六”了,你们也不是,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我不想使你们服,对你们我也不服,谈和争有什么意思。
领导人注意到了,召开一个会,讨论这“半斤八两”思想。大家是学过辩证法的,讨论得出了结论,认为,彼此虽然是半斤八两,但并不因此就没有互相截长补短的地方了。只从量的方面看,半斤与八两是无差别的;若从质的方面看来,那么,一个是半斤豆腐,另一个是八两白菜,其他还有半斤萝卜,八两猪肉………等等;要是把这种种半斤八两的东西烩在一锅,味道就会好得多了。
理论上得出这个结论,实践进一步证明这是真理。那时候,大家的任务是编一套政治、文化的教科书,但处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环境,参考书非常之少;而各人负责编的一种,许多地方要牵涉到别人的知识范围。例如,编哲学的有时要联系到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等等,其他亦然。在这样的时候,每个人就感觉到只凭自己的半斤是不够的,还得利用别人的种种八两才能广益。后来又发现了,自己有半斤,在别人只有三两、四两的同一东西,也还有质的不同;往往别人的一、二两正是自己所缺少,学习过来,可以使自己成为九两、十两的。从此以后,骄傲自满的情绪基本上消除了,真正的团结形成了,而工作任务也较顺利地完成了。
这一番经历不但有趣,其中的教训也极有益。但是,解放以后,我知道那时候的同志,有几个又发了骄傲自满病。原因可能很多,据我自己的体验,则有两个:一是做了一定范围的领导人,于是就不管在大天下是第几,在小天下里则相信自己总是“第一”了;另一个是条件好,得书易,凡有所阙,就直接求书,不必求人了。当然,根本上还是因为意识不端。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局限性的原因之一,是在穷乡僻壤过着隐居生活,没有机会,
“在与他才智相当的人们的友好或敌对的接触中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话常常引起我的深思。现在有一些人,生活在热闹的科学研究环境里,周围的人很多,不但才智相当——半斤八两的人多得很,而且比自己高明的人也很多,而且,一般是处在友好的关系中;但是他们也常有钻在井底的感觉。这,一方面,还是由于自己的意识不够端正;但另一方面,有些领导者的不注意,也是原因之一。我看到有些科学研究机关,领导者整天忙于行政事务和整顿思想意识,不积极组织科学问题的讨论和批评。有些研究人员自发地集合起来讨论讨论,批评批评,就要被指为不安分。那么,人们就只好孤独地死抱固有的半斤八两,自甘永作井底之蛙了。
百家争鸣的政策提出之后,一般情况是大有改变了。但是,最近,我旁听了一次科学讨论会,却看到一种反常的现象。这一次会,是一个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组织的,在这个机关里还是第一次,参加的有两、三百人,讨论的都是当前报刊上在讨论的问题,如“我国现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的性质”、
“我国现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等等。讨论很热烈,不同的意见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大家的兴趣很高。最后是领导人作结论了,大家当然很欢迎。但是,这位领导人,一开始就批评:第一是,到会的人不应该这么多;第二是,会场上不应该摆花盆,摆了是铺张浪费;第三是有些问题不值得讨论,讨论了是教条主义倾向;最后是,对于他认为值得讨论的“我国现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的性质”这问题作结论了,他说,他认为这矛盾是对抗性的,他早已讲过,而且还要发表文章。他欢迎大家反驳,但是,他又说:“这是事实,你们驳不倒的。”
我是旁听者,对许多情况不了解,例如,参加讨论会的“法定”人数究竟该是多少,我不知道。至于提问题和发表意见有教条主义倾向,我看在目前是很难避免的事。摆花一节,似乎是浪费,但我问了布置会场的同志,知道那几盆花,原来是经常摆在会场外面的台阶上,并非特地为这次会议买来的;那么,这“浪费”,不过是从台阶到室内,暂时移置了一个地位而已,问题也不大。我认为重要的是,这位领导人,在会上竟预先宣布他自己的“我国现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对抗性的”这意见是“驳不倒”的,而又叫人驳;他既然注定是“不倒”的,那么,别人的驳,不是注定非“倒”不可么?谁还敢驳呢?
我以为,这位领导人所代表的风气,对于百家争鸣,乃是一股逆风。这逆风的成分是“老子天下第一”加上“专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