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阅读
  • 0回复

降低成本 减少开支 提高产量 四会县农场改变了连年亏本的状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0
第3版()
专栏:

降低成本 减少开支 提高产量
四会县农场改变了连年亏本的状况
本报讯 广东四会县试验农场今年的水稻产量,平均每亩达到了一千零五十斤,全年盈余两千四百一十二元。这在四会县试验农场说来,还是第一次。
这个场从1953年开办以来,由于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要使庄稼出人头地,起示范作用,就要不惜工本”,所以历年生产成本很高,总是入不敷出。拿1954年来说,水稻每亩平均产量虽然达到了七百多斤,比周围农民的亩产量多出一百多斤,但全年水稻总收入(八千六百九十元)还不够商品肥料、农药和雇散工的支出,亏本一千六百元。再加上行政管理费用开支过大,几年来,这个只有一百二十多亩耕地的小农场,每年都得国家补贴五千多元。
今年备耕工作开始,农场领导上吸取了往年的教训,逐步改善经营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制,并在生产上注意了节约,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过去全靠商品肥料,今年用的肥料八成是自积的,光这一项就比往年减少支出三千三百二十九元。而且由于这个场的稻田是砂质土,多施塘泥和有机肥料的结果是,改良了土壤,提高了产量。
在行政管理费的开支方面,领导干部今年还能以身作则,克服浪费。如晚造开耕的时候,做总务工作的同志打算给场长买一辆自行车,场长说:“跑跑路不要紧,等场的经济好转再买吧!”结果将这笔款买了几只木艇回来运肥料。这件事影响了场里的工作人员,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了。以前场工不爱惜公共财产,牛绳拉断了一些,粪桶有些漏,就丢在一边,现在,场工趁空闲的时间自己修理了。今年一年,就修好木桶三百对。新建谷仓、修理宿舍、厕所都自己动手,不雇散工。以上就一共节约了九百五十元。场工们还自动开垦了三亩荒地,一亩种黄麻制绳,两亩种烟叶配制杀虫粉,这又减少了一笔开支。
由于生产成本的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减少,再加上今年水稻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了一千零五十斤(全县第一个千斤丰产单位),所以年终结算的结果是:稻谷和经济作物、副业的总收入共一万五千一百零八元,除去生产成本、行政管理费、职工的工资等支出一万二千一百五十五元,还盈余两千九百五十三元。这不仅扭转了历年来的亏本状况,而且还使农场真正发挥了示范作用。周围的农民以钦佩的眼光注视着这个场的变化,参观访问,要求换良种的接踵而来了。农民们认为,每亩稻田能产一千斤,在肥沃的地区并不稀奇,但是这个场处在砂土地带,和这个场接连、自然条件相同的丰仓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每亩稻田年产不过七百多斤,所以他们都表示要向农场学习。
(南方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