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为何争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0
第3版()
专栏:

为何争吵?
  陈勇进 秦军光
云南玉溪专区是烤烟的主要产地,今年全区种植烤烟四十多万亩,国家预计要在这里收购烤烟七千二百多万斤。
往年在10月间,收购工作可以结束;今年从8月初开始到11月间,收购任务三分之一还没有完成。为什么今年的收购工作进行的如此迟缓?因为收购烤烟的时间,多被吵架占去了。
在玉溪县,农业社和采购站吵架的事情天天发生。农业社说采购站压级压价,采购部门的人却说今年烤烟质量没有去年高。中共玉溪县委书记刘子钧同志认为:有些农业社种烤烟经验不足,生产管理不好,影响了烤烟质量;可是无论如何全县平均单价也不能只合四角一分到四角六分一斤。采购部门的同志认为当地党委同农业社是站在一边说话,有片面群众观点。烤烟收不着,使得一些财经部门也在叫苦:税务局嚷着采购局不收碎烟、杈烟、级外烟,因而不能完成税收任务;供销社说不能加工土烟和烟丝了;银行也说影响了货币回笼的工作。
8月间,玉溪县采购的烟叶在验收的时候被认为提高了等级,不合规格,被扣了七千元。县采购局很着急,他们召开了会议,李局长向各采购站的人说:“今后那个站收的不合规格那个站负责,那个人收的不合规格那个人负责。”接着采购站也紧张起来了。他们按照县局的布置除不收杈烟、碎烟、级外烟外,在评定等级上有“宁低勿高”的思想,把分级扎把不清的烟一律往低处评。种烤烟有十几年经验的郑井、郭井、赵桅、宋官等乡的农民不同意采购站压级,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样品收购,而采购站推说“没有”样品。于是争吵起来了。争吵没有结果的时候,有些农民把烤烟背了回去,有的人连吵带骂把烤烟撒在采购站的院子里和大街上。洛河乡把二千多斤烤烟撒在街上不要了,回到家里又把长在烟棵上的杈烟用刀砍了当肥料。有些农业社把烤烟存起来不卖了,因此有些乡的采购站,一天只能收到三、五百斤烟。
中共玉溪县委会研究了这种情况,决定抽调县委副书记和各区区委副书记各一人,负责领导烤烟收购工作。同时又总结了瓦窑、高仓、高桥等乡走群众路线的先进收购经验,在全县推广。对于采购部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的作风以及农民中的片面观点都提出了批评,同时又组织了一部分工作人员对已收购的烤烟进行复查。复查结果,采购部门需要退补将近七万元的钱给三十个乡的农业社。可是,采购局的干部从上到下都怕群众捣鬼,怕党委跟农业社站在一起,怕按着群众评的等级收下来交不了差要自己负责;因此“顶牛”吵架的事情,至今还没有完全消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