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到底谁是典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0
第4版()
专栏:

到底谁是典型?
 石因
官僚主义者不是完全不接触实际:的第一,表面现象、道听途说就是他们接触到的实际;第二,他们要的实际必须是和他们头脑中的想法相一致的,对那些和他们的想法不一致的实际则不问不闻。
今年9月,青年团苏州市委会一些领导干部想到应该批判青年恋爱问题上的错误思想了,于是就去找典型。这还不容易吗?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典型找到了。苏州市蔬菜公司团组织居然用乱发男同志照片的办法来给公司内青年找对象,结果是遭到别的单位的拒绝,这真是再好没有的典型材料了。于是他们在给党市委的报告中用上了这个例子,并且写得逼真生动;又在给团的专职干部作报告时用上了这个例子。不久,这个例子竟到处流传了。在苏州市商业局三局人事科长会议上,在商业系统党、政、工、团领导干部学习会议上,在财贸工作会议上都提出这个例子,对蔬菜公司团组织进行了批评。党市委还根据团市委的报告给各级党委发出指示,要各级党委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
看来蔬菜公司的团组织应该写深刻的检讨了。但这个团组织却被搞糊涂了,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发过一张照片,当然更谈不上什么遭到别的单位拒绝。商业局团委会向团市委那位要在团专职干部会议上作报告的同志说明这件事和事实不符,但没有用。因为在这些人看来,重要的不是事实,重要的是报告内容必须丰富,于是报告中仍把这件事当典型。此后,尽管蔬菜公司团组织进一步作了检查,证实确无其事,一次又一次提出,而各种会议的报告中仍然一次又一次当作典型来批评。直到11月17日召开的财贸系统团干部会议上,蔬菜公司团组织负责同志又一次向团市委财贸部副部长提出并要求当场答复时,这位财贸部副部长才给予了一个极妙的答复:“事实是没有的,但当时写报告时是有根据的。”没有事实,却有根据,这也许是官僚主义者独有的逻辑!
官僚主义者的所谓根据在那里呢?原来8月中旬一个晚上,蔬菜公司一些青年在聊天中偶然谈到上海某些地方有发照片为青年找对象的事,于是有一个团员说:“这办法很好,要我们团组织也搞搞。”但当这个要求向团组织提出后,就遭到了公司团组织的批评。奇怪的是这样一件根本没有变成事实的事情一传到团市委领导干部耳朵里就变成了活生生的典型材料。
这种虚假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不是个别的。不但出现了假材料,假典型,还出现了各种假模范、假报告、假成绩。这种虚假现象是和领导上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分不开的。为了达到主观预期的目的,官僚主义者是不顾事实的抗议的。当然,青年团苏州市委会运用这个假典型材料,用意并非是不好的,但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来说,仍是十分要不得的。
为了抵制这种虚假的现象,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