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太岳区的吴满有 劳动英雄石振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3-04
第2版()
专栏:

  太岳区的吴满有
劳动英雄石振明
边府建设厅整理
石振明的材料很完整,因篇幅关系,我们只能介绍他的突出部分:农副业结合、战勤与生产结合、及领导上的突出点,以供各地今年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参考。
石振明是太岳区的吴满有
老英雄石振明今年六十四岁,早年做过十六年的瓦窑工人,民国九年因灾荒袭击,从老家河南林县逃难到冀氏花豹沟做佃户,被地主逼返林县,回去仍然生活不下去,又被迫到孔制石板沟(冀氏属)做佃户,地主李昌九要夺地,虽经摆了酒席央人说合,结果仍然是被赶走,且将铁制犁耙扣下,积下的肥被扔到沁河里。
民国廿九年,才搬到现在的浮山县范村西木公山,租了一片荒坡,借到一头小驴,晚上月亮底下犁地,白天开荒,头一年收粗粮二十石,交租十石,给中央军交负担还债用去七石,全家只剩下三石粗粮,饥寒一直威迫着他。
卅年五月间,八路军决死队(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山西新军)到了浮山。共产党和抗日政府发布了减租减息号召,并宣布减免负担一年,新开荒地五年不出租不负担,老石算是松了一口气。卅一年新开荒二十五亩,共产粮三十石。卅二年岳南开展了深入的减租减息运动,石振明从重租剥削下获得解放。三十三年他首先组织了十八个全劳力的互助组,全范村共二十一个互助组(秋收时垮的只留下石振明的一个),他在三年内增开荒地六十五亩,共种地一百二十亩,收粮九十七石,养牛六头,驴一头,羊八十只,雇牛工羊工各一人,长工一人。
三十三年春被选为浮山县劳动英雄,年底又被选为全太岳区劳动英雄,直到现在,他发展了五个行政村的联合大队,建立了一个为群众服务的混合业务合作社,创办了民办小学,创造了战勤和生产结合的范例,真正体现了毛主席提倡的典型推动一般领导骨干与群众结合的领导方法,培养了大批新英雄,形成大家公认的太岳区的吴满有,成为发展新式富农经济的方向。
石振明互助大队的组织规模
民国三十四年石振明互助组发展成互助大队,共四十八组,男劳力二百十四人,女劳力八十一人。三十五年发展成为五村的联合大队,计包括九十一个自然村二百十三组,男组一百廿三个,女组九十个,男全劳力六百十四人,半劳力四百七十人,女全劳力七百廿五人,半劳力二百七十七人,儿童一百五十七人,雇工九十人,牛羊工八十六人,残废四十七人,木匠十一人,共二千四百八十九人。
纺织组增至一百十九个,纺妇一千零五十三人,畜力三百六十九犋,计七百三十八头。
农业互助的计工折工办法
所以如此巩固与发展,等价政策的实现是主要条件之一,对各种不同的劳动力做各种不同的生活,计工的基本原则是以劳力为主,技术为辅,成绩为标准的活定分,例如在农业上的变工是:男全劳力锄地担麦顶十分,半劳力扫场放磙也顶十分,妇女撇玉茭割谷也顶十分,儿童帮耧采籽顶五分,担粪开荒全劳力顶十分,半劳力顶七分八分不等,结合的计工折工办法是:副业及农业劳动与妇女缝纫变工上,如作鞋一双顶六个工,作袜一双顶三个工,缝两条单裤顶一个工,布衫一件顶一个工,与纺织变工上,如织布二丈顶一工,弹花五斤顶一工,纺花四两顶一工,妇女看孩子,三个孩子看一天顶一工,一个孩子看三天顶一工,做饭九顿顶一工。人畜变工则是连牛算人细犁一亩顶一工,秋茬地犁一亩半顶二亩,麦茬犁二亩顶一工,耦地七亩顶一工。
其次放牛小工,清晨小放牛去地里做活顶工二分,早饭后放牛时又将四人组织为两班,二人放、二人参加互助,给谁干活吃谁的饭,牛工多挣钱,牛主省粮食,放牛时间还可以割柴拾粪,割一百廿斤顶十分工,拾粪一百廿斤顶十分工,雇工参加互助组的余工归雇工所有。残废者与儿童变工,小商人逢集赶集,背集参加互助,专会做鞋与专会纺花的组织换工,不会纺织的妇女给会纺织的做饭看孩子变工,六十多岁不能作重活的老头参加纺织组,拐线一斤顶一工,搓花三斤顶一工,木匠给互助组作工,互助组给木匠种地,木匠一工五升米,农业劳动一工三升米。运输给纺织组捎买花六十斤顶一工,运输与农业劳动结合是以组为单位,运输者吃共伙的,所得工票四六分红(运输者六在家者四)。
合作社对农业互助组织无代价的印工票,供给农具,对纺织组则是供给原料,推销成品,自买洋袜机打袜子,给毛巾厂收线解决纺花者多,织布者少的困难。造出纺车贷给纺妇,贷花收布收线,对运输的组织是合作社,收岭西各村棉花代交公粮,运输队运粮交到仓库,到岭西给合作社运回棉花。
生产与战勤相结合
自卫战争的后方勤务,随着战争的激烈而愈益繁重,石振明即创造了战勤生产结合的办法,全劳力组织为野战担架队,较强的半劳力组织为普通担架队运输队,较弱的半劳力组织优抗突击队,什么任务到来,运用什么劳动力,另外印有差票,差票由村民政主任掌握(因为支差是全村性的工作)。支差任务都预定为一定的分数,运公粮每担四斗顶十分,多担者比例增加,运手掷弹每五十个顶十分,担七十五个顶十五分。担架一付不论四人三人或二人抬,一律顶四十分,只要保证任务的完成就行,这样执行结果,都自愿去支差。在互助组做活全劳力一天最高十分。支差多担,就多得分,大大的提高了支差效率。他们的派差办法,村公所根据派差簿该谁派谁,支差则根据自愿,五个人的差三个能担的人就可支了,节省二个劳力在组内劳动,取得差票后,按应顶的分数乘支差天数即得应得的差票。村公所每三月一次清算,差票本身没有价格,村公所只拿他作计算支差分数之用,但可在组内自由拿差票兑换工票,兑的办法仍是一分兑一分,不贴不扣,为了照顾支差人情绪,村里决定存有差票者有拨工优先权。民兵参战每天顶十分,有拨工优先权,可顶差亦可兑换工资。
为了照顾运输不误参战,二分之一的人组织运输队,又二分之一的人在家做农业劳动,准备支差,而且是支差与运输轮流去作,做到甜苦均匀,运输者不得工票,吃大家的饭,大家平均分红,以担六十斤为标准,多担者所得脚价归担者本人独得,支差者吃自己饭,所得差票也归全组。
岭东五村多山地,养牛者多,且多较富裕者,较贫户多养驴(为了运输),有牛无车,牛不会驮,支差全用驴,苦乐不均,买驴者日增,即经群众酝酿确定牛驴一律支差,驴出去支差,牛在家耕地,驴驮八斗一天顶二十分,牛犁地一亩顶十分,后又改为驴驮五斗顶一工,牛犁地一亩四分顶一工。
去年参战频繁,使用劳力太多,影响了优抗工作,即重新组织较弱的半劳力为优抗大队,每设一分队,各设队长一人,下半劳力不支差,专负优抗责任,农忙季节,力量不敷应用,即临时组织妇女优抗突击大队。
土岭则是由劳动英雄段廷芳组织了收秋大队,除全劳力外,儿童妇女都参加,先收抗属的,次收参战的,再次收队员自己的。
妇女除作军鞋、军裤、军被、拆洗旧军衣外,纺军花三千六百斤,秋屯转运公粮时,五十里以内者妇女参加运粮,有背五斗粮食半夜里爬大山的,大挑民夫过境,村里设招待站,大量烧柴,全是妇女们打来的。给伤员洗衣作饭,大军过境突击磨面,大部劳动力去参战,妇女们突击秋收。
石振明在战勤工作上做到了战争不误生产,组织严密,计算精确,支差效率提高,不浪费民力。
石振明的领导方法
石振明说:“不培养新英雄就不能发展互助”,他的培养方法,是首先选择对象,从查找工作土地改革中发现的积极分子,经过村干部研究后,确定为培养对象。对象确定后,首先进行思想教育,明确他的群众观点,教他怎样为群众服务,石振明根据他二年的经验中,他常告诫新英雄们不要自高自大,要接受群众意见,不要自私自利。其次是不包办不代替,尽量发挥新英雄的智谋,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和他个别研究,老英雄不出头,着重建立新英雄的威信,使群众相信他。
石振明运用这套以英雄培养英雄,以典型推动典型的办法,培养了齐景福、张世海等十位英雄。齐景福又培养了葛文长,安振山培养了张国祥,黄英培养了赵梅英,赵梅英又培养了李凤华、刘凤英等。
石振明自任五村联合大队的队长,对联合大队的领导第一是及时的交流经验。会议地址是五村中心的塞圪大市场,赶集时大家交换总结经验;第二是五村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各村都怕落了后,经常在竞赛中,工作的发展非常迅速;第三是必要时五村人、畜力相互调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