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1阅读
  • 0回复

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3
第1版()
专栏:

编者按 本月20日出版的“农村工作通讯”第八期,刊登了“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一文和毛泽东同志对这一篇文章的批语。在11月间举行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曾经把这篇文章和毛泽东同志的批语,印发给到会的同志阅读。
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
山东省阳谷县石门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 宋保恩
去年(1955)每人一头猪,每亩一千斤
我社是1952年建立的,那时是十七户,现在是二千七百四十户。拿产量来说,1952年,平均每亩产量七百二十斤;到了1954年,平均产量就到了九百六十斤;去年(1955)的产量,每亩平均收到一千零九斤。为什么产量年年高呢?原因当然很多,但和社里养猪多有关系。去年(1955)8月,共养猪三百零八头,按当时计算,每户就平均五头猪,每人平均一头猪,每二亩二分地合一头猪。养猪多,积肥就多,地里多上粪,产量就提高了。合作社刚一扩大,因为许多新社员原来养的猪少,现在全社只养猪四千一百一十头,计划今年(1956)养猪达到两万头。
大前年(1953)喂猪赔钱是什么原因
我社养猪,是从1953年开始的,那时只养了七十五头,养得也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有的富裕中农参加了合作社,连猪也不养啦,他们认为养猪很麻烦,又嫌拉土积粪费工夫,不如化学肥料好。当时管理委员会受了富裕中农的影响,对养猪的领导就放松啦。养猪没有固定专人,都叫老年人去凑付着。他们养猪不讲新技术,给猪吃的豆饼很多,养得却很坏。一共养了七十五头猪,每头猪吃了三百斤豆饼,浪费很大,又因为没有注意防疫,死了三十来头,结果不但没有赚钱,每头猪还赔了两块多。那一年养猪少,积粪也少,用的化学肥料和大粪比较多,每亩地平均就合十一块到十二块钱,全年共折合六千来块钱。成本这样高,产量虽然提高了一些,算下账来,社员却不能增加收入,大家不满意。贫农社员批评我们只听富裕中农的话,没有按贫农的要求办事。1954年,管理委员会下决心改正头年的这个毛病。选拔了以社为家的三个社员当饲养员,两个是青年团员,一个是党员;给他们合理地评定了工分。又专门成立了养猪积肥委员会,由我担任主任委员;并且规定在检查生产计划的时候,也要检查养猪工作,完成计划好的表扬,完不成计划的批评。
养猪不积极的人积极起来了
这一年计划养猪一百四十头。管理委员会为了鼓励社员自己养猪,就分析了社员的三种情况:贫苦无劳动力的社员乐意养猪,但买不起小猪,也没饲料;一部分生活过的不错的社员,他们“脚踏两只船”,拿不定主意;还有一部分社员,因为粪的价格没确定好,也不愿养。根据这个分析,为了扶持贫苦社员养猪,社里拿钱买了小猪贷给他们,等喂到七、八十斤的时候,猪要吃粮食,他们养不起,就按食品公司规定的价格卖给合作社。这个办法,社与社员都不吃亏,还多养了猪。对于那些鳏寡孤独,社里贷给他们两头小猪,长到七、八十斤的时候,他们卖一头给社里,拿回钱去买豆饼喂另一头猪。这样就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有一户两口人,都七十多岁啦,社里贷给他们两头小猪,一年赚了二十八元钱,还积了十多车粪交给社里,得了三百斤粮食。又干了些轻活,挣了三百斤粮食。他们欢喜说:“我们虽然劳动力不强,只要好好养猪,也有吃的也有花的。”
再一个问题是粪的价格,也一定要合理才行。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固定价格,圈粪分等,社与户订立合同。只要社员保证完成质量,社里就照合同给钱。同时,对于无劳动力户,只要保证一个月积多少粪,社里就给他往猪圈里拉多少土。这样各户对养猪就积极起来啦。
谁说喂猪的饲料不好找
开初社员们还有不少顾虑,最大的问题是饲料不足。社里总结过去喂猪的经验,发现有的人不用很多粮食将猪喂得很好,就帮他总结经验,在社里推广。社员的办法很多,越总结饲料越广。后来又学习了科学知识和别人的新办法,就更解决问题啦。我社解决猪饲料的办法主要有这样几个:一个是在春天有青草的时候,就用发酵饲料。做发酵饲料的方法是:将草铡成八分到一寸长,放在盛水的瓮里踩结实,添上三寸到四寸深的水,上边放上石头压着,只要不断水,三天烂了就可以喂。喂的时候,光将饲料捞出来,剩下的水还可以积肥。第二个办法是用青贮饲料。青贮的办法是:赶到要刨地瓜(甘薯)的时候,我们先在地下挖一个大窖子——有七尺深、七尺宽、一丈三尺长,能装一万二千到一万三千斤。将地瓜秧子铡了以后,都堆到窖子里边踏结实,放上一些干草,再埋上一尺到二尺的土。一个月以后,那些地瓜叶子和茎都烂了,甜味很大,猪很肯吃。吃多少拿多少,不要都拿出来。但是不要让窖子透空气,透了空气容易坏。这是一个很好又很简单的办法。
第三个办法是用各种叶子做变糟的办法。这个办法是收集棉花、花生、黄豆、绿豆、向日葵各种各样的叶子,还有杨树叶子、柳树叶子等,一共有七十来样都可以用,叶子的种类越多,做出来的变糟猪越爱吃。把这些叶子晒干轧碎,全部填进大坑,一千斤干叶子掺上一百斤酒糟,填好以后,用水浇透,再用泥埋上它。待四十五天以后,你猛一扒开窖子,就会嗅到和酒糟差不多的味道。这个法子很好,不但猪很喜欢吃,而且可以保存很长日子不坏。我们这里棉花叶子很多,都给猪吃了。
第四个法子就是干藏。在秋天的时候,搞青贮、变糟都不行,除了发酵以外,就是割点青草来晒干,保存好,到没有猪饲料的时候用。还有水里长的两种草也好喂猪,猪吃了不屙“驴粪蛋”,每头猪每天还可以省三分钱,社员们也很愿意用。这些办法都很管用,饲料不用发愁了。可是社员们又有反映:“各种叶子都喂了猪,烧的没有办法啦。”社里就规定了社员扫一百斤喂猪的叶子,到社里换一百二十斤柴。这么一来,社员情绪很高,全村拾掇的连一个叶子也掉不了。少用粮食和豆饼,猪还
一样喂得很好
有了这些饲料,猪吃的料就少了。1954年时,每头猪吃一百四十斤豆饼,能喂到一百八十斤到二百斤。去年(1955)每头猪只喂八十斤豆饼,但还喂得很好。一个办法是喂一部分南瓜,特别是热天,猪吃南瓜很好,一百斤能顶上十五斤豆饼。再一个办法,就是喂红萝卜,红萝卜在麦茬地里种,也是高产作物,去年一亩收了一万二千斤。拿它煮好了喂猪,一百斤能顶十二斤豆饼。我社一天还磨一百斤粉,粉浆也拿来喂猪。我村的枣树很多,工作组同志提议用小干巴枣喂猪,我们试了一试,可真解决问题。二斤小枣能顶上一斤豆饼,很甜,养分也大,猪很喜欢吃。社里共拾了八千多斤。社员拾一斤小枣,社里给他三分钱,这不但增加了猪的饲料,也帮助无劳力户解决了吃油吃盐的问题。总之,大事小事都看上眼,解决饲料就没啥困难。
喂猪要实行分槽
再谈谈饲养管理。我社喂猪也分类排队,排队就是将大猪、小猪、母猪、克朗猪都分开,将吃得快的、吃得慢的也分开。这有啥好处呢?排开队才好掌握啥猪啥食,使猪长得均匀。小猪从吃奶到长成四十斤,要多吃粮食。四十斤到一百斤的猪,不必吃粮食,只用发酵、青贮、变糟和干藏饲料。养到一百斤以上再加粮食、豆饼。它正吃着别的饲料,再给它粮食吃,肥得很快。母猪有了小猪,一个半月不能给它粮食吃,因为母猪太肥了,生小猪生得很不好;临生猪一个月的时候,再给它粮食吃。小猪一天要喂五顿,每顿少点食,这样一头小猪一天能长十四两到一斤。若喂三顿,每顿的食多了,只能长十三两,最多长到十四两。因为小猪吃多了好拉稀,一拉稀三天不能长肉。我社的猪圈门朝南,这样阳光足,空气好。一个圈里面住四头猪,管理起来很方便。
防疫的好办法
对于防疫工作也很要紧。我社现在的防疫办法:一个是靠自繁自养,教育社员尽量不到集上买猪肉,怕的是买了死猪肉传染疾病。大家要吃肉时可请求管理委员会的批准,自己杀猪吃。再一个办法,就是保持猪食槽子的干净,每次喂完猪以后要刷一回,一天刷三回。这不但讲卫生,也节约猪食。别看这是小事,一个猪槽子刷一刷、澄一澄,一百个槽子就能省出三头猪的饲料来。我社也很重视选猪种,土种猪和巴克夏、约克夏杂交的种,长得又快又胖又抗病。
今年做到养猪两万头
我社扩大以后,社里为了加强养猪积肥工作的领导,在管理委员会下设立饲养股,股以下分饲料组、技术组、兽医组,有五十九个饲养员。并且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推行“四包制”(包工、包养、包积肥、包防疫),克服了混乱现象。对于养猪计划,先发动每户社员订好养猪积肥计划,社里也按照大家的意见修订了原来的计划,计划设猪场十六个,建猪圈二千二百来个,公、私共养猪两万头。过了一个春天,现在猪场已全部建好,猪圈已搭成二百多个,加上旧有的已有一千来个,养猪计划有把握分期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