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阅读
  • 0回复

上海大达码头的鸡鸭自由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4
第3版()
专栏:

上海大达码头的鸡鸭自由市场
杨评
上海黄浦江边的大达码头,是上海和苏北农村及南通、镇江、高港等地联系的交通站。现在,它又是上海的一个鸡鸭自由市场。
一天上午,我到码头上去。苏北来的轮船正靠近岸,船上除了人,满载鸡鸭笼,关在笼里的鸡鸭吱吱地闹个不停。乘客顾吉生,是上海的一个小商贩。在上海开放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以后,他就往返苏北和上海之间,贩卖鸭子。这次,他又从苏北高港采购了一批鸭子回来。站在码头上的他的妻子,催他快回家,说:“家里已经有许多顾客在催货了。”乘客陈鸿发,是泰兴县新安乡胜利农业社的社员。他原是到上海看弟弟的,听说鸡鸭可以自由卖买,便把家里养的十几只鸡也带到上海出卖了。他计划在上海卖掉这些鸡后,再买回一些冬季日用品给孩子。有的人提着一篮虾干,或几篮子大蟹、鸡蛋从船上下来了。他们走到码头附近,就和从上海市区来的采购人员进行交易,如果双方出的价格合适,买卖很快地就做成了。
大达码头的鸡鸭自由市场,是今年7月开放的。当时,上海遭受台风袭击,市场副食品供应紧张,市民们经常买不到鸡,有时要半夜起来排队买鸡。甚至连病人和产妇也买不到母鸡吃。为此,上海国营商业部门决定开放大达码头的鸡鸭自由市场,允许小贩、农民直接进行自由买卖。开放后不久,大达码头便热闹起来了,鸡鸭货源增多,每天上市量最高达三千斤,占上海市每天毛鸡总销量的20%。菜场上排队买鸡的现象减少了。有些商贩,在下午的时候,还经常挑着鸡笼到居民门口兜售。因为这些鸡都是从产地直接运来的,中间周转时间少,鸡肉嫩,膘厚,很受居民欢迎。
鸡鸭自由市场开放后,贩运者和生产者的收入都有了增加。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每天由苏北各县来的家禽商贩,约有一百多人。他们大多和农村有密切联系,经常直接上农民家收购鸡鸭,按质论价。这就刺激了农民养鸡和售鸡的兴趣。苏北一些农业生产社的社员,见大达码头的鸡鸭市场这样活跃,都表示今后要增加家禽生产,满足市场的需要。小商贩在经营中,因中间流转环节减少,鸡鸭的死亡率减低,收入也相对地增加了。一个小贩说:“我一次贩运六百斤鸡来沪,沿途五天,损耗很少,到沪后除去运费、税款外,照国营公司牌价出售,纯利能达到20%左右。”
加强对大达码头鸡鸭自由市场的管理,还是目前上海商业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鸡鸭市场开放后,曾发生了一些混乱情况。例如,有些坏分子,把小商贩的鸡鸭随便抢走了,有些商贩,在鸡肚内填进大量的泥沙和杂物,以获取暴利。上海市商业部门已决定在大达码头设立交易所,加强对自由市场的领导。
鸡鸭市场上的税收工作,也急待改进。许多商贩反映税务部门收税的手续太繁杂。缴一次行商税,要排六次队,花时间太多。一些商贩不满税务部门实行的缴纳押金制度。这制度,要小商贩在出售货物之前,预缴一定的税款,货物出售后,再根据营业额多退少补。一般商贩资金不足,要他们预付这笔款是有困难的,税收部门应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