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杨从英母子团圆记—武安人民翻身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3-08
第2版()
专栏:

  杨从英母子团圆记
—武安人民翻身故事
元宵节后的一个下午,武安城南关菜园街翻身贫妇杨从英,从民主政府的街公所领回了八年前因饥寒交迫卖出了的儿子郭方的。儿子已经十二岁了。
在翻身运动中,杨从英是菜园街的积极分子,她今年三十四岁。过去三十四年贫困痛苦生活的体验与今天情况的对比,使她感到民主政府,共产党比爹娘还亲。她八岁时娘就饿死了,还是十四岁的儿童就被饥饿的父亲卖给郭家作了媳妇;以后的悲惨生活使她常常怨恨狠心的父亲。但当她又被饥饿逼得要卖自己的儿子郭方的时,内心的悲痛更是没法说出。这时她不再怨父亲了;但是该怨谁呢?她只好暗暗流泪,怨自己是“穷里生、穷里长”,怨自己和儿子的“命”苦啊!
她领回孩子的第二天下午,我和城关一位工作员上她家访问,她正搂着孩子坐在炕沿上哭呢。不,不是哭,是高兴。她告诉我,她正在告诉孩子:“方的,这是咱的家,咱自己的家,俺才是你的娘,是你的亲生娘”。是高兴,但是热泪不由得在她眼内闪动。当方的一叫“娘”!眼泪就像两串珠子,扑簌簌滚在孩子的脸上了。她的十六岁的闺女,倚在旁边,低着头在抚摸弟弟的头。我的访问引起了她的痛苦的回忆。
她的第一个姓郭的丈夫是个吸料子的穷汉,从十六岁起她就在老财家里洗衣做饭侍候人。寒冬腊月,她也得天天把冻得流血的双手,浸在城外冰冻的河水里洗衣服。到二十二岁,人家嫌她孩子多(一女两男),被迫解雇。民国二十五年,最小一个孩子——方的两岁时候,丈夫流落到关外去了(不久死在关东),她靠为人缝补与洗衣抚养儿女。日本人占了武安城后,她的日子更艰难了。一天赚下的钱只能买点豆面滚汤,“比老财家的面汤还稀”。先让小的喝,她自己只好剩一口喝一口。到秋天饿得“胳膊粗的汉子顶着一个干骷髅”。
“让孩子逃个活命吧”!邻家壁舍都这样劝她。天哪!临到自己又要卖孩了!但饥饿终于迫得她不得不这样作。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初一,她把方的从奶头上摘下来,哭叫着被人家带走了。方的哥哥过继给郭家另一户,她给人家作奶妈来顾着她凄惨的母女俩。
“为甚把俺孩卖,倒来奶人家的孩呢”?那时她一想起就哭,因此也常常惹主人的骂。
杨从英现在的家,是在卖了郭方的后改嫁的,丈夫是一个担水卖的。民国三十二大灾荒,家里卖得连破席片也没有了,只好各自逃生。她带着女儿到石家庄车站上流浪了几年,八路军解放武安后回来了。丈夫却没有回来,到现在还没音信。她一回来就与年老的公公、婆婆获得民主政府的救济。在南关群众的翻身运动中,她是妇女中的积极分子,她认识了旧社会,打破了命苦的观点,觉悟得最早。因之站在最前面和旧社会的统治者作坚决的斗争。现在她翻了身,有了房又有了地。她和婆婆、女儿都纺花,女儿还上学念书,她还在妇救会“为咱老百姓办事情”。
“那一样不是共产党、民主政府给俺的”,她环顾家里摆的桌柜椅凳和炕上铺的毛毯被子。“还有俺的方的!翻了身,有了,我就想方的,就是这件事我心里难过。民主政府又答应我可以赎回来,现在果然赎回来了”,她把孩子抱得更紧。
(太行分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