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试作女玄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6
第8版()
专栏:

试作女玄奘
子冈
12月14日这一天,应印度政府邀请的中国妇女代表团离开了北京。飞机在北京上空回旋,使我们难得看到首都的日出,一片红紫的朝霞在东边平地而起,顷刻间阳光射进了机窗,飞机向西南行进。
仅仅七、八小时的飞行,使我们看到了太原工厂的烟囱,西安全城的初雪;重庆候机室正在安炉子,而到了昆明,我们的冬装完全不能适应了,街上的人都穿着棉袄单裤。
我们从零下十五度的北京来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真可以说是朝发夕至。在这一路上,我的脑子却在作二十个世纪的旅行,从公元前一百多年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到晋朝(五世纪)法显访印,尤其想到唐朝(七世纪)玄奘在印度一住十几年,他不只取得了佛经(回国后动员些人和他合译,一译又是十几年),而且也带回了印度古文化中的宝贵东西,文学、艺术、医学、天文、数学以及风俗人情各方面,无不涉猎。
难怪周总理这次旅印时曾向华侨说:应该人人学玄奘。我想指的是玄奘的虚心学习,深入钻研的精神。玄奘在出国之前就学习印度和西域诸国的语言,“出国”也经过了多番斗争,最后得到突厥叶护可汗的允许,才通过西域诸国进入印度。路上一走就是一年,历经冻死、饿死和被暴风雪砸死的危险,同行的人死去小半。他在印度十几年,足迹遍历各佛教圣地,也访了各方面的许多学者。他由北印度跑到东、南、西部,主要的进修地点自然是那烂陀寺,这里不仅是佛教寺院,而且也是印度的文学科学传授之所。而玄奘之归国,真可说是“学成”,谈谈当时历史,令人对当年曲女城玄奘归国前的讲学大会,无限神往。
中、印十亿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已提到我们的生活日程上来了,这是有关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大事,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印人民的友好往还方兴未艾。我们随着周总理、贺副总理的足迹访问印度,还有许多代表团也将到达。印度悠久历史中的精粹、民族的优秀创造,以及近代经济、文化中的某些长处,都将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虽然妇女代表团很小,只有九个代表和三个译员,来作为印度政府和印度妇女的客人。三星期的参观访问也许太匆忙,不能同玄奘的十几年苦功相比,但是我们仍将“诚恳地作十二个好客人,代表三亿中国妇女去学习。印度妇女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在祖国建设中,在文化工作中,在妇女儿童福利工作中,是有很多卓越成绩的。
在赴印的途中,玄奘的事迹使我缅怀无已。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慧和好学不倦,历史上像玄奘一样的旅行家还很多,都是被热烈的求知愿望所驱使,在国内国外奔波,在古代艰难的物质条件下爬山涉水。而我们今天,一个朝发夕至,到了昆明;再有一两个朝发夕至,就可以到加尔各答——我们第一个旅行终点。
中国妇女代表团里有司法负责人、食品工业负责人、纺织厂厂长、医院院长、妇联工作者……在短短三星期中,我们将试作现代女玄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