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建设的声音淹没了宜宾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8
第2版()
专栏:新的城市在前进

建设的声音淹没了宜宾城
宜宾,这个座落在金沙江和岷江终点的城市,今天正以矫健的步伐在前进着。
大自然赋予这座城市以俊秀的容貌。城南的七星山巍峨矗立,城西北的翠屏山四季常青,城东的白塔山怪石累累。泛着金色的金沙江和碧绿的岷江,在流经宜宾城下的时候,已放慢了脚步,在“合江门”前会合。著名的长江,白浪滔滔地从这里向东海奔流。
这个在二千多年前汉朝建元年间就建“郡”的宜宾城,直到抗日战争的末期,才有了基础微薄、生产落后的工业。那时,由于产品没有销路,工厂生产也是奄奄一息。拿六○二造纸厂的前身——“中国造纸厂”来说,虽然每天只产两吨多纸,但由于帝国主义进口纸张的排挤,即使这一点微不足道的纸张,仍然被积压在仓库里。今天,六○二造纸厂正在为西南印刷的报刊、杂志和学校教科书生产着质量优良的新闻纸。今年,这个厂生产的新闻纸,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了七点二倍。解放前,曾为反动政府大量生产钞票纸的中元造纸厂,今天正在生产水泥包装纸和各种高级工业用纸。今年它所生产的各种纸张,比解放前1949年增长十七倍。为造纸和染织等工业生产烧碱、漂粉的天原化工厂,今年的生产量比1949年增加三十四倍。随着工业和民用电力的增加,宜宾电厂的发电量也比1949年增加了四点五倍。
现在,这些工厂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扩建。成千的工人在工地上劳动着。在六○二厂的工地上,从东北来支援建设的电焊工人,正在焊接刚运到工地上的蒸煮设备。中元造纸厂的扩建工程已临近竣工,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着造纸机和蒸煮设备安装的收尾工程。这两个厂的扩建工程完成后,生产过程将全部机械化;生产水平又将比现在提高二倍到三倍。
宜宾市的地方工业,几年来也有了迅速的发展。解放前,全市只有一个破旧的染织厂和一个火柴厂,现在已有了二十五个工厂。染织厂旧日的木织布机,已换成了电动的织布机。新建的砖瓦厂,正为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生产砖瓦。年产十万多吨的机械榨油厂已经建设完成,不久就要把宜宾地区盛产的花生、油菜籽榨成食油,供人民食用。此外远销国内外的红茶,味道醇香全国驰名的“五粮液”美酒的产量也有了发展。
偶尔在沿江码头上走走,你就会看到飘荡在江心的满载的船只,张张的白帆,码头上堆集如山的粮食、土特产和日用百货;会听到船工们高吭的号子声,轮船的汽笛声。在这运输繁忙的季节,宜宾港正在担负着物资集散的任务。我们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宜宾港以长江、金沙江、岷江为航运动脉,而长宁河、符黑水河、黄沙河、越溪河、关河,就像细微的血管一样,向着这几条大江汇集。解放后,这些河的险滩暗礁都进行了整治,船只通航里程大大延伸。现在虽在枯水季节,浅水汽轮也可溯金沙江直抵凉山地区的屏山,溯岷江直航乐山。宜宾地区盛产的成千上万吨的稻谷、小麦、玉米、花生和药材,以及这个地区人民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日用百货,大都在这里集散。1955年木船的运输量比1954年提高近四倍。宜宾的陆上运输,有宜塘公路通往川滇边界的塘坝,有内宜公路跟成渝铁路相接,使往来客商大大称便。
初到宜宾的人,见到这里街道的平整,都会感到兴趣。即使在秋末冬初多雨的季节,在外面跑上半天,也不会弄得你满脚是泥。在解放后的日子里,全城三十六条主要街道都进行了翻修。过去那些狭窄的巷子,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今天已变成宽阔的水泥路。在路的两旁栽植的幼树即将成荫。新建的剧场、书店、工人俱乐部、文化馆和机关企业的办公大楼,也一幢幢地树立起来。现在城市建设正往西郊发展。在这一带,四川省宜宾第一中学、第三中学、护士学校的校舍以及给市民建造的八万多平方公尺的住宅,也已经接待了新的主人。
平卧在这山水之间的拥有十九万多人口的宜宾城,有许多名胜供人游览,但是,在这建设的高潮里,有的已经失去了它往常的宁静。那“流杯池”泉水的淙淙声,已经被近旁开采石料的叮当声所淹没;在锁江亭旁,也响彻了为运送建筑材料的汽车马达声。跨越岷江的大桥,就要在这里奠基兴建了。内昆铁路跨过这道桥全线通车后,宜宾城将要像增添了两只有力铁臂的巨人,一端跟成渝铁路握手,一端跟滇越铁路相连。
宜宾,美丽的城市,祝你随着伟大祖国的建设,更加迅速地前进吧!
金铠 严为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