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河北涿县把许多低洼地改造成好稻田 许多缺粮村变成了余粮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30
第3版()
专栏:

河北涿县把许多低洼地改造成好稻田
许多缺粮村变成了余粮村
本报讯 河北省涿县有十五块较大的低洼地区,由于连年遭受水灾,土质逐渐变坏,除个别旱年外,很少有收成。当地群众的生活非常艰苦。从1953年开始,当地党政机关领导农民进行了改造低洼地区的工作,在洼地上打埂、起土、垫平,使土地变成畦状,然后引水灌溉,由种旱作物改种水稻。改造低洼地,每亩需要三十到四十个工,在个体经济和办小型初级社的时期,劳动力的困难不好解决。去年冬天,高级合作化实现以后,这个困难就克服了。去冬今春期间,由于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组织了劳力,短短几个月内,将一万七千三百亩不生长庄稼的洼地改造成了很好的稻田。在今年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平均每亩产了二百四十七斤,好的每亩产六百斤,使原来的重灾村变成了轻灾村,许多缺粮社变成了自足社,许多自足社变成了余粮社。胡同口乡的赵庄村共八十四户,1955年全村缺粮七万八千斤,1955年将所有的低洼地改成良田后,今年收的粮除够本村吃外,还调到其他村五万斤。
现在,群众的情绪很高涨,要求进行更大规模的洼地改造工作。全县计划再改造三万零五百亩洼地;其余的四万七千亩低洼地,因土质、水利等条件的限制,准备发动群众改种成避水耐涝作物。(刘晋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