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谈谈气功疗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1-02
第7版()
专栏:

谈谈气功疗法
徐玉林
现在所谓的“气功”,或叫内功,或叫内丹,或叫静养导引、吐纳法等等不同的名称,而且有多种多样的修养方法。由于古人从日常生活中系统地研究了调整“呼吸”同增进身体健康、防治疾病、延长寿命之间的关系,所以绝大多数的修养方法都与呼吸有关,而统称叫气功。我国古代医家对气功有着独特的研究。虽然“气功”二字在中医书籍中不多见,但是谈到气功原理的地方特别多。中医治病一向是非常重视气化的。如黄帝内经中说:“治病必求其本”,“百病生于气”。这里所谓的“气”,是指人体所感受的外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和人体内在的“七情”(喜、怒、悲、忧、恐、惊、思)。又如讲到调气,则有四气调神大论;讲到通气,则有生气通天论。其他如怎样从呼吸定息以证实脉动同疾病的关系,怎样做到“去故就新”(即新陈代谢),则在平人气象论,移精变气论中都分别有所论述。由于我国医学家深刻地认识到,增进人体健康、维持和延续人的生命,除了饮食以外,还要注意调整“气”和“血”,所以我国古代的医学的主要理论,也是以“气”和“血”为基础的。
不仅医家重视气功的研究,儒、释、道家也很重视气功的研究。在许多著作里都可以找到关于习静养生的话。孟子说:气“以直养而无害。”所谓直养,就是使呼吸循乎自然;老子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说呼吸时开阖自然,做到气息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绵绵不绝;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就是说一般能够保护身体健康的人,他们的呼吸深而且长,功候到极深的时候,可以到达足跟(即体呼吸),一般比较柔弱的人,他们的呼吸短而且浅,只能到达喉头;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要泯除杂念,调和呼吸,使心地光明纯洁。名医华陀说,“呼吸导引,吐故纳新,为寿而已”,更进一步说明了用适当的呼吸来促进血液循环,延长寿命的道理。此外,周濂溪、王阳明、张三丰、孙思邈、马丹阳等的著作中也有不少地方谈到了气功的作用。而后,气功的派别也越来越多,但不论是那一派,大多数以练习呼吸为入手法门。
气功疗法的修习不必重视姿式(但也有认为在临床治疗疾病时必须重视姿式的)。无论住、行、坐、卧都可以作。一般有坐式和卧式。坐式有双盘膝、单盘膝、自然盘膝、平坐之分;卧式有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之分,而以坐式最为普通。但不论采用那一种方式,练功的时候都必须保持一种特殊的醒觉状态。因此,环境和练功的方法以及练功的内容都必须以这一状态的形成为依归。也就是说练功的环境要幽静,练功的时候要思想集中,同时要注意调节呼吸。所谓思想集中,就是要摒除杂念,做到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情恬淡,这时,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进而使之利用所获得的休息的机会去进行本身机制的修复。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同局部病灶的联系也被暂时切断了,这就有可能中止病变刺激和反射形成的恶性循环,使局部组织的恢复能力增强。所谓调节呼吸,就是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由于在特定的气功方法下进行特殊而规律的呼吸运动,这就又在大脑皮层兴起了若干的兴奋灶,这些兴奋灶又影响皮层下中枢(主要是内脏)发生兴奋现象,结果激发了消化、循环、呼吸、造血、内分泌等器官的机能、营养、二氧化炭和氧的交换和代谢作用,使组织再生机能、体质、体力等等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应当说明,仅仅注意了调整呼吸是不会收到上述功效的,必须在入静的同时,也进行呼吸的调整,因为只有先改善了神经系统机制,才能反过来再去支持神经系统的功能。我们知道,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节制下,各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约制着的,正因为这样,大脑皮层下中枢通过不断练功,架起了一种新的良性联系,它一方面发出反射,一方面又接受练功操作和体征现象的刺激,如此反复进行,这种新的良性联系便逐渐取代了病变的恶性循环。这就是说,通过练功加强了整体集中力量去克服发生在整体局部的病变。
总之,气功疗法是人们利用统一完整机体本身内在的生理性能,用集中思想、调整呼吸创造一个人为的“保护条件”,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整体加强”的条件,并使之结合起来,用于保健和治疗。可以说:气功疗法是一个良好的整体自医疗法。
目前许多事实证明:气功疗法对于一般医学上不能或不易治好的慢性病,如神经衰弱、胃溃疡、胃下垂、以及性机能障碍等有着较好的功效。不过,气功疗法的使用,一般应在气功专家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盲目试行,也可能引起头晕、眼睛往上看,血脉上行等毛病。
像气功这一类的修养身心的方法,古人用来作为个人的修炼。现在,我们应当发掘、研究和整理祖先留下的这一宝贵遗产,并加以推广,使大家能运用气功疗法锻炼身体、防治疾病,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