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有计划地建设山区的榜样 山东莒南县石泉湖村原来是一个饥饿的穷山村,经过农业社有计划的建设,现在已经变成有粮、有棉、有柴草烧、有零钱花、吃水便利、瓜菜满园的美丽山村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1-07
第3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有计划地建设山区的榜样
山东莒南县石泉湖村原来是一个饥饿的穷山村,经过农业社有计划的建设,现在已经变成有粮、有棉、有柴草烧、有零钱花、吃水便利、瓜菜满园的美丽山村了。
1956年12月31日的山东大众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给石泉湖贺喜”。石泉湖是莒南县的一个小小的山村。它究竟有了什么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呢?
石泉湖原来是一个很穷很穷的山村。1938年的时候,全村二十八户人家里,有十三户出外作雇工,三户当佃户,四户讨饭,五户“下了关东”(山东人把逃荒到东北叫“下关东”),只剩下三户勉强在家挨日子。解放了,土地改革实行了,互助组和合作社组织起来了,人们的日子才一步步好转了。1954年,这个小村庄每人平均收入八百二十斤粮食。可是,这个小山沟里,“三天不下雨旱死,五天连雨涝死”。这仍然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威胁,怎么办呢?1955年,石泉湖村日光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订了个三年计划(1955—1957),要依靠集体力量有计划地建设山区,要变穷山为富山。
经过两年的努力,这个社完成深翻地、压沙、整修梯田等措施的田共有三百五十多亩,并用削岭填沟的办法把二十多片小块土地改造成三大块。1956年秋季每亩上了十二车粪。这些工作都已完成或超过了三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计划要求三年里修建三座水库,现在已经完成两座,用它们的蓄水能浇地三百八十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为了保蓄水土,人们在荒山上垒起了一百多道“捆山约子”,筑起了四百五十多条“月牙堰”,栽植了三百亩的树木。原来计划开辟果园一百亩,栽种果树六千五百棵;现在已开辟了果园二百亩,栽上了七千二百棵树。
1956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威胁下,日光合作社粮食和棉花、花生(后两者都按粮食折算)总产量是十八万八千斤,每亩平均产量是三百六十斤,比1955年增产二十九斤。单位面积产量已经达到三年计划最后一年生产指标的88%。
日光社现在公养和私养的猪共有一百一十三头,每户平均两头半,接近三年计划指标的两倍。三年计划要求1957年农业、林业、牧业的总收入是二十八万八千多斤粮食;1956年的总收入已经达到这个指标的90%。
这样,三年计划就在两年里基本上完成了。
现在,中共石泉湖合作社支部正在领导社员们制定第二个三年计划。
1956年日光合作社由过去的缺粮社变成了余粮社,并且全社户户增加了收入。用社员们的话来说:今天的石泉湖村是:有粮,有棉,有柴草烧,有零钱用,吃水便利,瓜菜满园!
一个贫穷的、饥寒交迫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丰衣足食的美丽的乐园,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大众日报的社论认为,从石泉湖村的建设中可以得出两条经验。第一、有了合作社,农民就能够依靠集体力量,逐步克服单干的时候不能克服的困难;第二、不论山区或平原,只要实事求是地作出建设计划,坚决地执行计划,就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社论特别赞扬了这个山村的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论说,合作社的优越性,要人们去发挥;计划要人们去制定和执行。石泉湖村日光合作社建设第一座水库的时候,男整半劳动力只有四十二个,要搬七千五百车石头,运两万车土,同时还要进行冬季和春季生产,这是多么大的困难!可是,困难并没有吓住这个社的农民,困难被他们克服了。正因为他们有这样高昂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才取得了两年基本完成三年计划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