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产品好坏不在于工厂大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1-10
第2版()
专栏:

产品好坏不在于工厂大小
温述仙
在长春,常常听到人们讲到购买“华丰牌”滤过漏斗的故事:有一次,长春有一个单位,听说上海来了一批很好的进口货——滤过漏斗,特地打发人到上海去买,买回来以后,细看商标,原来这个“进口货”的产地就在长春。还有一次,重庆有个部门,想买滤过漏斗,跑遍各地买不着,很失望。后来采购员打听到长春有卖的,于是忙坐火车来长春,马上订购了一批,要求用航空邮寄到重庆。
这种漏斗是华丰仪器厂制造的。1951年,这个厂还是私营的,1956年年初改为公私合营。以后,因为这个厂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滤过漏斗很快成为畅销的供不应求的好产品。去年的产量,等于前年的三倍半,但是仍然满足不了要求,如果要全部满足用户的要求,非把全年产量再提高一倍左右不可。
为什么“华丰牌”滤过漏斗受到这样的欢迎呢?原因很简单:质量好,价钱便宜。吉林省有两个工厂的化验室,曾经把它和进口的同样产品比较,过滤的效果是一样的;在价钱上,进口的滤过漏斗每个大约要十多元,“华丰牌”滤过漏斗只要四元多。前年,国营上海玻璃厂也开始生产这种滤过漏斗,价格却比较高,每个要六元多,在质量方面,也不如“华丰牌”的好。“华丰牌”的坩埚式滤过漏斗的底子是烧的,而上海玻璃厂出品的底子是磨的,烧的比磨的好,因为磨的容易损伤天平的托盘,影响天平的精密度。
我起先以为生产这种驰名的“华丰牌”滤过漏斗的工厂,一定是一个设备优良的现代化大工厂,但是当我看了生产这种产品仪器制造厂以后,才知道它是一个规模很小的、设备简陋的小工厂。
这个工厂面临一条热闹的大街。推开工厂的大门走进去,就看见一张放着电话机的办公桌,在桌子对面靠墙的地方,堆放着做出来的滤过漏斗和许多玻璃原料,这就是厂长办公的地方,也是堆放货物的“仓库”。在办公室的南面,有一道小门,从这里走出去两步,就看见一间很小的像“斗室”一样的屋子,三个工人坐在里面,就把屋子填满了,转不过身来。这里却是重要的生产小组——磨粉组作业的地方。紧接着这间小屋,有一间狭长的房子,中间放着一张长桌,桌子的四边装着煤气管,九个工人围坐在板凳上,细心地用煤气火焰把玻璃管烧成各种形状的仪器。屋子的两端,一边堆满了玻璃原料,另一边放着磨砂的滚子。从这里,走过一条小夹道,便到了烤饼组作业的厂房,这个厂房却像一间小厨房,里面放着烤炉,还摆着木板床,下班以后,这个厂房就变成了徒工的宿舍。在刻度生产小组的厂房里,放着一张乒乓球桌子。这儿既是厂房,又是休息、吃饭的“食堂”和“俱乐部”。
虽说这里的厂房和办公室的面积总共不过一百平方公尺,还是比公私合营以前扩大的多了。过去的厂房,只有一间小屋子,面积最多也才有二十多平方公尺,里面拥挤着六个工人。合营以后,产量增加,原来的厂房和工人不够用,所以才扩大了厂房。增加了工人。现在全厂有二十三个人,五个生产小组。直接生产的工人有十七名;管理人员有六名,其中厂长和一个供销员,有时还参加生产,其他四个管理人员,管理全厂的生产组织、材料供应和财务工作,还要经营门市部。这个门市部,就设在工厂的隔壁。厂里没有勤杂人员,所有清扫、烧水等工作,都是由工人自己分担的。
这个工厂的设备也很简单。在磨粉组的厂房里摆着一架两尺多高的小机器,是全厂最贵重的设备。这台被工人们看成是宝贝的震筛机,价值也不过七百元。其他一些主要的工具和机器,最好的就是一台电动机、一个高温电炉等,价值也不过三、五百元。全部生产,几乎都是手工操作的,所以在这里看不到一架大机器。
这个工厂的工人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了质量良好的滤过漏斗。工人告诉我,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他们觉得:只要卖出去一个质量差的滤过漏斗,也会损伤在市场上已经建立的信誉。厂长亲自检查成品,质量不好的,一律不许出厂。工人们还想出许多办法,不断改进质量。技师邢坤廷钻研技术,发现用煤气烧的办法做出的坩埚式滤过漏斗的底子,比原来用磨的办法做出来的底子好得多,于是他改用了烧的办法,提高了质量,并且还减少了三道工序,一年可以多创造一万五千多元的财富。
我看了这个小工厂的好产品,有一点感想:有人曾不大喜欢小工厂,以为工厂小、设备差、工人少就做不出好产品来,这是完全不应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