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湖北省去年农业生产取得很大胜利 广大农村充满欢乐气氛,农民同声称赞农业社 王任重同志谈一年来湖北农村工作的估价和基本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1-24
第1版()
专栏:

湖北省去年农业生产取得很大胜利
广大农村充满欢乐气氛,农民同声称赞农业社
王任重同志谈一年来湖北农村工作的估价和基本经验
新华社武汉24日电 湖北省去年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取得很大的胜利。全省粮食比1955年增加了二十二亿斤,棉花增加了一百多万担(皮棉),猪增加了一百多万头,牛增加了二十万头,其他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也都有显著的增长。全省的高级农业社中,增产社(与1955年比较)占92.25%;初级社也有84%的社增加了生产。这是中共湖北省委员会第一书记王任重在本月13日举行的地委书记联席会议上说的。会上,王任重对去年湖北省农业生产和合作化工作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做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农村工作的方针任务。
王任重说:在去年秋收分配期间,全省曾调查了一百七十多万户社员家庭,其中有84.22%的户比前年增加了收入。由于冬季生产的努力,预计到春节时全省可以达到95%的农业社增产,比前年增加收入的社员家庭可能达到90%左右。王任重说:这就充分证明了农业合作化的巨大优越性。孝感县去年粮食总产量比前年增加了42%,全省棉花总产量比前年增加了37%,可见农业增产的潜力是巨大的。
至于农业社是否巩固的主要标志,他接着说:就看能不能增加生产,绝大多数社员能不能增加收入。自从去年秋季丰收以来,湖北省农民异口同声称赞农业社,广大农村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至今在湖北省还没有发现垮过一个社,有些地方曾经出现个别社员要求退社的。我们认为,在几年内,农业社里有少数人出出进进,这种情况不足为怪。但是,必须看到,我们说农业社办得好,农业社是巩固的,只是说基本上办得好,基本上是巩固的,不能认为已经办的十分好了,也还不是十分巩固的。因为,目前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各地都有一些落后社,即使在先进社当中,也还有落后生产队。在合作化高潮和并社升级运动中,把一些工作落后的乡、村带动一齐合作化了,因而部分群众的觉悟不高,领导骨干不强,工作困难较多。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如果我们工作得很好,不骄傲自满,不麻痹大意,就能够逐步地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
王任重说:今后湖北省的农村工作,主要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农业社,争取农业生产更大的丰收。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提出的具体任务是,从合作化的第一年——1956年起,三年以内,使全省的农业社彻底巩固起来。三年内要求全省80%以上的农业社农副业总产值比1955年增加50%以上;使多数的社员都能够达到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即够吃够穿够用而有余),缺乏劳动力和家大口阔的困难户,一般也能达到有吃有穿有钱用,摆脱贫困。其中,争取全省有10%以上的先进农业社,在三年以内农副业总产值增加一倍以上。
最后,王任重指出:一年来湖北省在农村工作方面取得了以下一些基本经验:
正确地贯彻了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是农业合作化获得
胜利的重要因素
一、湖北省合作化运动发展很多、很快、又很好,主要是正确地贯彻了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从发展到巩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执行了依靠贫农(包括新老下中农)、团结中农的政策。在农村整党、训练农业社骨干、建立农业社筹备委员会、正式建立社务管理委员会以及后来的历次整社工作中,都注意了树立贫农在农业社里的领导优势,同时注意了团结中农的政策。各地在具体执行政策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种是只强调了树立贫农优势,对中农的团结不够;一种是只强调了团结中农,没有树立起贫农的优势,在这些社里形成中农当权,歧视和排斥贫农社员。这两种情况,要求在今后巩固工作中,通过发动群众,加强对落后社的领导,分别两种不同情况加以妥善处理。合作化以后,曾在部分人中间流传着一种论调:认为组织农业社时要阶级路线,合作化以后就不需再强调阶级路线了。经验证明,这种论调是错误的。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不仅是在组织农业社中适用,而且在今后巩固社的期间同样需要正确地加以贯彻。只有树立起贫农的领导优势,又正确执行对待中农的政策,才能巩固地团结中农。
农业社的规模不宜太大,农业社的组织不宜多变
二、去年春、秋两季进行了两次并社升级工作,全省实现了高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一年来,我们注意了两点:一是农业社的规模不宜太大(一般在一百户左右,大的三百户左右),二是农业社的组织不宜多变。中共湖北省委员会认为在今后若干年内,社的组织一般不再变动,在现有的基础上使农业社稳定下来。今后农村领导的任务,就是要坚决地加强乡、加强社的领导,鼓励农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并且规定乡、社干部多抽一些时间直接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普遍制定生产规划,对推动生产、鼓舞人心起了积极作用
三、去年,各地农村普遍制定了生产规划,曾经对推动生产、鼓舞人心起了积极作用。过去规划工作的缺点是:不准确、不全面。规划不准确,就是主观主义;规划不全面,就是片面观点。今后的规划工作,要求准确一些,全面一些,不仅有各项增产指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总之在制定生产规划中,要掌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各地除了做好1957年的具体规划以外,省委认为各地、各社因地制宜提出一个长期的发展生产的规划也是必要的,能够使群众看到长期奋斗目标,看到美好的远景,从而动员群众,鼓舞群众,充满信心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推行了农业技术的五项改革
四、湖北省去年提出了农业技术的五项改革,这些改革大部分都是成功的,但也有失败的教训。全省今后仍然要继续推行这五项改革,只是把其中“改籼稻为粳稻”一项修正为“改换良种”。但是,这只是作为全省的号召,各地、各农业社应有自己的提法,因地制宜拟订适合当地的增产措施。今后对许多技术措施(如密植、提早播种等),要进一步划清界限,不能盲目蛮干。特别需要提醒大家:1956年失败了的东西,今年可能不会再犯这个错误,相反在1956年成功了的东西(如双季稻和一季晚粳稻),今年就要多加警惕,防止因为成功而盲目推广。今后在生产中仍然要有领导、有计划、有运动、有号召,只是不要向乡、社机械分派任务,不要机械限制时间,让合作社有权按照领导意图和根据当地条件以及群众的意见来办事。
树立先进榜样,实行生产奖励制度,推动了生产
五、树立先进榜样,实行生产奖励制度。湖北省去年曾提出“粮食千斤社”(粮食每亩产一千斤)、“棉花百斤社”(棉花每亩产一百斤皮棉)的号召,创造大面积高额丰产的旗帜。这种典型示范的作法,在推动全面生产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最近的统计,全省去年出现了一千九百个“粮食千斤社”和七百一十二个“棉花百斤社”。对于这些先进的丰产单位,将分别由省和县给予奖励。今年,全省提出粮食“千斤社”达到三千个,棉花“百斤社”达到一千五百个,山区的农业社的多种经营和各地发展养猪,也可以分别提出不同的丰产指标,树立先进的榜样。这是推行技术改革最好的办法。这样就能带动广大农业社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奋发地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