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合作化带来了春节的欢乐——访河南新乡县合河乡第一农业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03
第3版()
专栏:

合作化带来了春节的欢乐
——访河南新乡县合河乡第一农业社
王昌隆 王定邦
春节前,刚下过雪的一天上午,我们踏着积雪的泥泞道路,到了河南省新乡县合河乡第一农业社。一进村就到处听见呼噜呼噜的磨面声音;供销社里,男女社员们拥挤着选购各色布匹和各种生活用品;街上有的社员用簸箕托着小麦,有的用篮子提着豆子,还有的用口袋背着玉米,说笑着集中起来围成个圆圈,等候着中间的人一秤一秤的称过,记了账,分别粮食种类装进别的布袋里。这是怎么回事?问过后我们才知道,是政府的粮食部门,为了使农民过好春节,允许每口人用别的粮种调换大米一斤半。这个农业社正按生产队收集着社员们要调换大米的粮种,以便统一到粮站调换。供销社新进了很多新鲜花布、年货等,并提前供应农业社社员们的食油,所以顾客显得特别拥挤。社员们喜笑颜开地说:“今年可要欢欢喜喜过个春节啦!”
这个社是在1956年元月由六百四十六户农民组成的。夏秋两季都遭到涝灾的威胁,特别是秋季粮棉薯类等有二千四百亩被积水淹没,其中有一千六百多亩未见收成。就这样,还比没有灾害的1955年增产55.5%,有91%的社员比1955年增加了收入;社里对少数减产户分别进行了照顾和五保,使他们能保持一般的生活水平。
这里我们不介绍劳力多、增产突出的户,只就劳力不多和没劳力的户,来看看他们的春节生活吧!
社员朱明喜,全家十口人,只有两个整劳力。过去年年困难,年年负债。1955年加入了初级社以后,生活比过去好了些,但还缺粮七百来斤。1956年参加高级社时,他知道要按劳取酬,自己顾虑劳动力少,分红少,会更顾不住家庭生活,于是就不让十六岁的儿子和十四岁的女儿上学了,要叫他们在社里做些轻活。他家里共做了六百六十九个劳动日,年终决算时,除净分粮食四千多斤以外,还分了萝卜二千斤,白菜一千五百斤,现款三十多元,社里还存着八十八元。这样,一家人治家和生产格外有精神。为着开春后不因给孩子们做衣服累住人,把吃不了的白菜卖了六十元,又卖了自己的两棵树五十多元,用一百二十五元买了一架缝纫机,准备给孩子们做衣服。我们去他家访问时,已经给孩子们缝了三件过春节穿的衣服,准备还做两件。过春节,他家里磨了一石小麦,换了十五斤大米,自己还养着一头肥猪,已经和邻居们商议好,春节把它杀了几家分开吃。朱明喜高兴地说:“过春节有白面、有大米、有肉、有菜、有小孩们穿的新衣服,说真话,这都是合作社给带来的喜欢。春天我打算错了,不该不让孩子们上学,过了春节还叫他们上学去吧。”
社员齐秀兰,是个小脚妇女,丈夫去世了,自己抚养着三个孩子,大女儿十七岁,二女儿八岁,小的才五岁。他和大女儿共做了三百三十八个劳动日,除净分粮食一千四百八十斤以外,还分了萝卜八百斤,白菜六百斤,现款十一元,社里还存着五十六元。我们问她们怎么过春节,她的大女儿说:“今年可好啊!我和妹妹一人缝了一件新布衫,磨了四斗小麦,政府光怕人们过不好,又照顾叫换大米,俺换了六斤,准备再买些粉,割二斤牛肉就具全了。……”接着她又说:“俺今年在高级社里分红宽裕了些,可是也不愿意花透底,政府不是在号召节约吗!节省点好翻盖一下俺这座房子。”
五保户张徐氏,七十二岁,就她一人。土地改革时,分给她两间房子,一亩八分地,因没劳力,成年少吃缺穿。高级社建成后,她有了依靠,每月社里供给她三十斤粮食,还有一元零花钱,啥也不愁了。今年过春节,她以自己给别人纺棉花赚的钱,连上积存社里给她没有花完的二元钱,缝了一件新布衫,磨了一斗二升小麦,换了三斤大米。社里分得二百斤萝卜、一百斤白菜。她坐在煤火台上说:“过去我房里从来没生过煤火,今年交上十月我就生了煤火。不是建成高级社,我哪能过这样的日子!”她对社很关心,社里一有她能做的活,她就去干。前几天她听说社里要织布袋,自己到社里要求纺线,领回四斤棉花正在纺。
合河乡第一农业社的社员们,在欢欢乐乐准备过春节的时候,都追述到高级社的优越性,谈到搞好生产的重要,也怀念着远在边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战士们。管理委员会根据社员们的意见,决定杀社里自养的六条肥猪,春节给军属送礼慰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