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春在百岁老人之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03
第4版()
专栏:

春在百岁老人之家 新华社记者周哲生 王庆华
姑苏城外长船湾的一个出身在太平天国元年的叶刘氏,欢欢喜喜地度过了第一百零六个春节。
春节一大早,左邻右舍的人都跑来向这位老人拜年,并带来年糕、包子、糖果等节日食品。老人高兴得连声说:“高升!高升!”(“高升”是老人用来感谢人的吉利话)孩子们也闹哄哄地围在这位老人身边,拉手问好。老人祝福孩子们“长命百岁”,又给孩子们讲了关于民间传说的古代彭祖寿高八百的故事。这天,邻居们还把自己家里的荤菜和粳米饭送给老人。叶刘氏说:她活了一百多岁,向她拜年的人要算今年最多,最热闹。
几天前,邻居们就在百忙中抽空帮助这个孤寡老人安排好节日生活。居民副组长刘翠兰替她把衬衣洗得干干净净,打扫了住处,用政府发放的救济金买了油、盐、柴、米、鲜鱼和蔬菜等。市内外有些机关、团体等单位还专门派人来慰问,赠送食品和钱给老人。
叶刘氏年青时是个船家妇女,长年生活在江河湖泊上。六十多岁时,她的丈夫和大儿子被土匪活活烧死,其余的三男四女也都先后死去。八十岁那年,老人孤零零地一个人流落在苏州城外长船湾,沿街求乞,饱一顿,饥一顿,衣不暖身地熬过了将近二十年岁月。那时,住在长船湾的都是靠搬运、拉车等苦力营生的劳动人民,大家都怜悯老人的境遇,但无力给她以帮助。
解放后不久,叶刘氏不再讨饭了,她日食三餐不愁,每年冬季穿上棉衣和棉鞋,盖上厚棉被。人民政府长期救济这位老人。金阊区人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也都非常关心这个老人的生活。不久以前,区民政科的干部看到老人盖的政府前年发给的棉被和穿的棉衣有些冷,便又救济她一床棉被和一身棉衣。去年8月初,强台风刮坏了老人的住屋,政府砌了一间新屋给她住。
老人起初过着不讨不要的生活时,感到惊奇,悄悄问别人:是哪个大善人发慈悲心养她老的?居民告诉她说,是人民政府保她吃、穿。她赞不绝口地说:“好政府!好政府!”
长船湾的劳动人民生活在解放后普遍改善了,人们关怀叶刘氏就像关怀自己长辈一样。有的送吃食,有的送衣服,有的帮老人做家务事。七十多岁的徐丁氏送棉鞋、袜子给老人穿。搬运工人薛小根逢年过节总要盛些荤菜给老人。十多岁的男孩子争着给老人挑水。女孩子们争着淘米、洗菜。五个儿女的居民副组长刘翠兰,自己成天帮人家洗衣服,又要管理家务,但她每天要看老人家一两次,像这样寒天,刘翠兰每隔十来天就代她洗一次褂裤。政府发给老人的生活救济费,每月都是刘翠兰、戚美英等人去领取,她们帮助老人计划使用。老人和人们谈起她现在还能活下去的时候,总是感激地说:“多亏政府!多亏邻居!”
现在,这个活了一个多世纪的老人精神依然很好,每天三顿饭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每顿能吃一大碗干饭或者稀饭,她还经常到附近人家闲谈。要不是邻居们强行帮忙,她还要自己去河边淘米洗菜。现在邻居们都听不到她说命苦和盼早死的怨言了,相反的提到“死”字她就避讳,她希望多活几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