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在科尔察——阿尔巴尼亚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05
第5版()
专栏:

在科尔察
——阿尔巴尼亚纪行——
林里
从地拉那开出的汽车,经过六个钟头的奔驰,把我们送到了阿尔巴尼亚的东南角。
这里是科尔察,离地拉那一百八十一公里。往东不远就是南斯拉夫的土地。
到科尔察之前,我已听过不少关于这个英雄城市的传说。1886年间,这里出现了阿尔巴尼亚的第一所阿文小学,师生们冒着生命危险,把学习本国语言文字当成跟土耳其统治者斗争的武器。意大利法西斯占领期间,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啤酒厂工人,放火烧毁了仓库,又潜入山区组织游击队。德国强盗进入科尔察的那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愤怒,勇敢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在这次斗争中,五十九名爱国志士牺牲了,一百二十多名优秀青年负伤了,更多的人被逮捕、流放、扣押起来了。然而枪弹、鲜血和监狱,都没有吓倒爱好自由的科尔察人。他们成群结伙地跑进山区,加入了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游击队,重新举起了为祖国独立和自由而战斗的火炬。
在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眼里,科尔察就像我们中国的延安,被誉为光荣的革命根据地。因为在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成立前,这里的共产主义小组,是全国成立最早、最活跃、也最有成效的革命组织之一。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带给阿尔巴尼亚人民的阿里·凯尔曼第是在这里成长的,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同志也曾长期在这里工作……。
科尔察的历史是光荣的,科尔察的现实成就也是令人钦佩的。
州委书记米蒂·拉波和华西里·奈良济接待了我。他们介绍农村工作时说,科尔察州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有了整整十年的历史。合作社和入社农户的数目都比别的州多。现在,科尔察州有一百一十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十六个互助组,入社农户已达所有农户的35%,入社耕地占所有耕地面积的40%。在产粮区和平原地区,许多村庄已经基本上合作化了。为了推动农业合作化的发展,科尔察州先后建立了三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一百五十台拖拉机。用拖拉机耕作的土地,已占所有耕地面积的70%到80%。科尔察州的马利其地方,原是一片湖泊和沼地。自从提出改良土壤、向大自然夺取土地的口号以后,湖水已被吸干,沼地变成了四千五百公顷良田。开渠修河的结果,使科尔察州的四千多公顷旱地变成了水田。那些以前蚊虫肆虐的瘴疠地区,现在是制糖工业的原料基地。棉纺厂所需要的棉花绝大部分是科尔察供给的。农业合作化和机械化的发展,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战前,科尔察州的文盲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都具有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拥有四十一个乡村的第三区,已有二十八个乡村有了小型发电设备。
在州委会的帮助下,我访问了科尔察州三个拖拉机站当中的一个。
站长叫贝捷得·卓古尔萨尼,今年二十九岁。战争时期,他在人民军任青年干事。战后在都拉索的劳动青年联盟当书记。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响应党的号召,自愿转到经济战线上,被派到都拉索机器拖拉机站。那时,站上只有几台又老又旧的破机器,职工大都是不懂技术的转业军人。尤其使他懊恼的是管钱。他两次三番要求组织上把他调回去,但农业部给了他一场严厉的批评,说他“想在困难面前当逃兵”。逃兵,——这对一个参加过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士来说,真是一种极大的侮辱。然而贝捷得·卓古尔萨尼没有冲动。他觉得农业部批评得对。当祖国需要她的儿女们从事建设、从事经济工作的时候,贝捷得·卓古尔萨尼怎能辜负祖国的需要呢?于是,他丢下个人兴趣,抛下烦恼,高高兴兴地又在拖拉机站干下去了。
贝捷得·卓古尔萨尼很快学会了管理机器拖拉机站的本领,紧接着又参加了卡瓦亚地区的沼地干涸工程。他领导下的机器拖拉机站得了奖,成了出色的机器拖拉机站之一。在调到科尔察的机器拖拉机站来以前,他已是一个熟练的拖拉机站站长了。
科尔察机器拖拉机站是1947年2月15日成立的。那时,他们除了跟不懂技术的落后状况斗争以外,还要到农民当中去做动员工作。人们都还记得,当他们的拖拉机第一次开到格斯格夫村的时候,农民们都不接受他们的支援。人们说拖拉机破坏“地气”,拖拉机耕过的田不长庄稼。破坏分子和阶级敌人也就乘机编造了种种谣言。在这种情况下,拖拉机站的同志们并没有着急,他们召开共产党员会议,解释拖拉机耕地的好处,号召党员们用拖拉机耕地。他们做了许多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才有一个党员愿意使用拖拉机。直到这个党员的地里长出庄稼,另外的一些党员才开始使用拖拉机。因为广大农民不懂得拖拉机的好处,这年春天只耕作了九十公顷土地。尽管这样,党和政府还是继续给了他们不少的鼓励,说他们没有强迫命令,坚持了农民自愿的原则,说是有了这个基础,往后就可以迅速扩大。事实也正是这样。第二年的春耕一到,农民们就纷纷到拖拉机站去“请拖拉机”。一些积极分子,看见拖拉机在小块土地上行动不方便,就提议废除地界,组织农业合作社。还建议拖拉机站增加拖拉机。几年来,最初只有六台老式拖拉机的拖拉机站,现在已拥有一百零一台最新式的拖拉机了,耕地也由第一年的九十公顷扩大到了三万二千公顷以上。此外,拖拉机站还建立了自己的修理厂,职工人数增加到了二百一十名。这个站的劳动党党员和青年联盟盟员,90%以上都参加田间劳动。因此,工作任务总是超额完成,曾经两次得到党中央和部长会议奖给他们的红旗。
科尔察的农村,也像科尔察市一样,有着光荣的历史。
我所访问的巴朋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三十五人参军,七人牺牲。其中有个叫布哈特·巴朋的,特别出名。布哈特·巴朋原在意大利军事学院学习,回国不久,就遇上了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在祖国处于危难的时候,布哈特·巴朋撕掉了意大利人给他的毕业证,毅然跟他的同胞一起组织了游击队。因为作战勇敢,很快就当了游击队长,成了远近驰名的英雄。在一次遭遇战中,他的游击队跟敌人血战竟日,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他把敌人吸引到自己的面前,让同志们安全地脱离了险地。在敌人发现他是布哈特·巴朋而劝他投降的时候,他开枪打死了敌人的代表,又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巴朋村在战后修建了布哈特·巴朋墓,村里的人并以巴朋命名他们的村子和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里是一带起伏不平的丘陵,有山无石,土地金黄,看来异常恬静。气温比地拉那低得多。视线所及的东南群山,是阿尔巴尼亚—希腊的分界线。
巴朋村的人们听说来了“基乃斯(中国人)”,全都放下地里的活计跑来了。党支部书记、合作社主席、畜牧主任、小学教师……。这里的村干部,也像我们中国的许多农村工作者一样,每人都有一个笔记本。他们回答了我提出的各项问题。
巴朋村有一百八十九户,农业合作社是1949年9月建立的。开始只有四十八户,1955年底,除了两户富农之外,全都入社了。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甜菜,畜牧业生产也是一项大收入。人们说,合作化以后,各项农产品产量都大大提高了,比如小麦,单干时每公顷不过收八公担,现在已经达到十九公担。一个劳动日,平均收入是六公斤粮食,货币七十里克,还有其他实物。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文化生活也改善了。他们把过去的一所四年制小学改成了七年制。组织了八十个人的合唱团。1953年冬天安装了发电设备,计划今年修建电影院。村民有十多部收音机。村干部们解释说,变化最大的是妇女。过去妇女不下地,更不能唱歌,现在的合唱团团员,半数以上是妇女,而且还能登台演戏。……
人们跟我谈了许多,谈得很自然,很诚恳。同时,他们也坦率地向我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从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阶级政策,到中国水稻的栽培方法,总共不下三十个。他们对中国人民所表现的这样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关怀,使我深受感动。中国和阿尔巴尼亚虽然相去万里,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亲密的友情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