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保持艰苦朴素传统的“二七”老工人张士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07
第4版()
专栏:

保持艰苦朴素传统的“二七”老工人张士汉 新华社记者 曹原德
一走进中国铁路职工江岸疗养所,就有一种整洁、舒适的感觉。疗养室前后两个不大的院子里,树木井然成行,一排排冬青树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花坛上一层层摆列着各色盆花。初来的人总以为这些院子一定有专人在负责打扫、管理。其实,这都是全所工作人员在七十一岁的老所长张士汉带领下抽空打扫的,树木、花草的修剪、灌浇、培育更全由老所长一个人担当。
共产党员张士汉是武汉市著名的“二七”老工人。他从1951年江岸疗养所开办的时候起,就在这里担任所长。按照编制,这个疗养所应该有十九个工作人员。但开始时全所只有十二个工作人员,连洗涤病床上的用具都没有人做。张士汉脱下外衣、卷起袖子,就一个人洗起来。在他的影响下,全所工作人员连医生在内都抽空为病员洗床单、被子、枕套,克服了人手少的困难。1952年以后,疗养所的工作人员最多时有十六个人,最少时只有十一个人,但是张士汉却从来没有向上级叫苦,总是同大家一起商量怎样合理地安排工作,克服困难。像打扫办公室、院子,保护和培育花木等一些可以不设专人的工作,他一直是亲自动手,带动大家一起来完成。住在这里的疗养员们在将要离所的时候,总有很多人写信感谢老所长和全所工作人员对他们的体贴、照顾。
每年,在郑州铁路管理局所属的几个疗养所里,张士汉领导的江岸疗养所的预算数字总要少一些。但是在使用这些已经经过精打细算的经费的时候,张士汉还常常在考虑怎样再能少花一点。1953年上级批准用一千二百元钱请民工填平所内院子里的一个大臭坑。张士汉想起疗养所附近有很多铁路工人的家属,办疗养所也是为了他们的幸福,请他们来义务劳动,可以省一大笔钱。于是他就到工会去商量,并且四处奔走去动员职工家属。他自己也带头挑土。结果,只花了买箩筐的钱和买奖品奖励职工家属的钱,就把臭水坑填平了。一次,所里需要一个大茶炉烧开水,买新的要两三百块钱。他嫌太贵,设法花七十多元买了一个旧汽油桶,把它改装成茶炉。现在,这个特制的茶炉已经用了两年多,还同普通茶炉一样顶事。
江岸疗养所的工作人员在老所长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节约的风气。从开办到现在,这座疗养所除了添置过病员的睡衣、板凳和几个装文件的柜子以外,再也没有买过什么家具杂物,连病床的油漆工作都是工作人员自己动手。病员的睡衣一般只能用三年,他们的睡衣因为洗涤小心,保管得当,修补及时,用了五年才报废。每年,这个疗养所杂费方面的开支总要比预算少10%左右。上级财务部门称赞他们是从不乱花钱的单位。
张士汉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几天武汉市大雪纷飞,气温在零度以下。但是在张士汉同他的副所长一起办公的房间里却找不到火炉,只有在高处穿屋而过的一根排烟管发散出一些热气。以前,他们的办公室里也是有火炉的,不久前国家号召节约取暖用煤以后,张士汉就同副所长商量:反正两个人都不经常在办公室,取消炉子一个月也可以少用三百多斤煤。于是,他们俩就自己动手拆掉了炉子,把隔壁办公室里炉子上的烟管接了过来。本来,张士汉坐的办公椅是木板制的。上级为了照顾他年老,要给他换一把皮椅,他听说以后,坚决不要。现在,他还是坐的木板椅子。
张士汉住的房子很简陋,四壁是竹皮墙,顶上是芦席加瓦片。1954年武汉防汛期间,他的房子上面漏雨,下面浸水。他不得已搬到疗养所的空房里来住了,却没有把老伴一起带来。所里的工作人员硬到他家里去搬东西,才把他的老伴也迁来了。但是防汛以后不久,他的屋子地下还没干,他就忙着搬回去。上级和全所的人都要他住在所里,他却担心会影响病员的疗养而不愿意。但是,他看到所里其他工作人员家里的房子不好,却一再动员他们向所里搬。
“二七”大罢工的时候,张士汉是铁路工会黄河南岸分会的一个纠察队长。以后被捕,在牢中被监禁了二十二个月。敌人数次用皮鞭打昏了他,也没有从他口中得到任何情况。至今他的身上还到处是斑斑伤痕。现在,张士汉是受到武汉全市青年尊敬的一位“二七”老工人。经常有学校、工厂、广播电台来邀请他去给青年一代讲“二七”斗争的故事。在讲坛上,他总欢喜告诉青年们说:过去我们是赤手空拳,现在我们有这样大的家当了,我们大家都幸福了。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是先烈们流血挣来的。不要乱花钱,大家要勤勤俭俭建设我们的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