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只怕不合人情——文艺欣赏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09
第8版()
专栏:

只怕不合人情
——文艺欣赏随笔 王朝闻
从前,四川泸州有一种不平常的吃法:吃米花糖这些甜点心,用辣而咸的萝卜干来伴食。甜的和辣而咸的东西搅在一起,不习惯的人难免觉得这是乱搞的。可是,尝到这种吃法的好处,下次不这样吃,还要想它呢。对待这种吃法,好比对待广东人吃不熟的鱼肉那样,最好不要凭自己的习惯妄加否定。至少,得承认这也是一种吃法。
有一个美术学校的领导同志认为“画面上不应当出现背向观众的人物”,引起被领导者的不满。多数的情况,画面上的人物总是面向观众的。但要是以为只许如此,就和根本否定广东和泸州的吃法那样,确实有些武断。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的德国画家珂勒惠支的“农民战争”中那个激动的老妇人的背面,几乎可以说连衣纹都是激动着的。
不许背向观众的说法,首先见于戏剧表演常识一类的书上。可是,就连戏剧电影本身,背向观众的现象也是常有的。而且有些是很有表现力的。1954年苏联戏剧家们在中国演出的舞剧“巴黎圣母院”,那个善良、被人践踏最后还在法律的名义下冤死的少女,赤脚、拖着薄薄的白衣服,披着长发,失神地走向断头台时的背影;去年在我国演出的日本影片“正是为了爱”,那个木然地走出拘留爱子的牢狱的冷冰冰的大门,像要瘫痪了似地坐在街沿上的母亲站起来时她那显得衰老、伤心,惶惑……的背影,都是很动人的。川剧演员廖静秋,1954年8月在一个表演座谈会上,介绍了她在“李甲归州”里扮演杜十娘时有意识地背向观众的经验。为了表现杜十娘的绝望、悲哀、怨恨和埋怨自己错认了人时的复杂心情,“……背向着李甲也背向着观众,昏眩无力地坐在椅上,用背的抽动来表现杜十娘暗中的哭泣,我认为这样比面对李甲和观众哭泣,更为有力,更为动人。”
束缚创造力的规矩不能束缚敢于创造的艺术家,破格的表现方式也有可靠的根据。不只背向观众的问题是这样,其他创作问题也是这样。
不成问题,京剧“小放牛”的曲调不能和“空城计”的曲调相调换,因为它们服从的是不同的情调,不同的生活内容,不同的主题。但不能因此简单了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出硬性的规定。如同根本不容许背向观众一样,以为悲哀场面就得用紫色、绿色的灯光,台上要暗,愉快的用红色,台上要亮,情节发生在夜晚就弄得台上黑呼呼一片,这些太“现实”的办法,其实未免机械。
川剧“柳荫记”的一个特点,还可以提一提。祝英台被迫上轿之前的那一段戏,用了婚事用的曲调活泼的管乐。孤立地听起来,这是愉快的,和台上的表演“不调和的”;热颜色把冷调子冲淡了或破坏了。恰恰相反,在吃甜的食物之间用点辣而咸的食物因而更显出前者的特殊味道似的,悲恸欲绝的祝英台得到愉快的音乐的映衬,反而更能促使观众进一步感到她的处境的痛苦,体会到她此刻心情的复杂,更能与她的感情交流,眼泪被愉快的唢呐声催下来。
有人以为川剧的锣鼓敲打得太刺激了,可是,听惯了这种锣鼓的人,不这样觉得。相反,觉得如果减掉它,就会影响欣赏者与角色的情感的交流。例如杜十娘投江之前,和唱词“世间无我安身处,天哪,含恨终身不瞑目”相伴的,是插在“天哪”之后的很响的非常激昂的音乐——“堂鼓”,要是以为它不如某些西洋歌唱所用的伴奏调和,以为它“喧宾夺主”,删去它,或降低它,杜十娘的悲愤心情就反而丧失了强烈的色彩。夹在唱之间的“堂鼓”,与其说是角色心理和情绪的补充、衬托或辅助,不如说是角色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形”和“扩大”了的形象的表现。因为这种音乐的配置是基于角色的心理和情绪的基本特征的,即令采用了不逼真的方式来表现,观众也能够了解它,相信它。甚至可以说角色的心理和情绪因而更鲜明,更便于接近。重要的是:它不只是角色心理和情绪的形象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观众情绪反应的形象化的表现。这种反应来自艺术,它却反转来进一步激发观众对于角色的处境的深入体会。
如果还嫌这些例子偏僻,不妨看看很多人接近过的作品。鲁迅的小说“祝福”,情调是够冷的了。可是,从头至尾,作为“伴奏”的,是毕毕剥剥的爆竹声,热闹得很。这热闹的声音,和祥林嫂的心情,和祥林嫂的死,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可是,这样不仅没有破坏祥林嫂形象的完整性,反而更显得“谁也不可怜的人”和环境的不相适应,更显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特色。热闹的爆竹声,在读者感受上是冷酷的,它加重了读者心情的沉重。鲁迅利用了和一般的祝福相适应而和不幸者的性格和命运不相适应的热闹的爆竹声,也许是为了更加显得被作践、被损害了的祥林嫂的遭遇的不合理,更引人同情的吧!
艺术所反映的生活应该是异常复杂的,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也不是很简单的。供人欣赏和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别出心裁的表现形式才可贵,简单化的看法和做法只能妨碍艺术的正常发展。“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笠翁剧论)。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新颖,本来和艺术所反映的生活的丰富性不是冲突的。
(1957年1月15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