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史美彤回社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10
第3版()
专栏:

史美彤回社说明了什么
刘柏枫
新湖南报不久以前登了一篇题目叫“史美彤为何要入社”的文章。大意是说:去年秋季,一个名叫史美彤的农民在退社两年之后又回到合作社里来了。有些农民因为在社外单干收入比不上合作社而重新入社,这本来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史美彤的回社却有些不平常,他是在自己的田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合作社的还高的情况下重新入社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湖南永兴县和平乡农民史美彤,是在1953年冬季参加和平农业社的。他有几亩肥沃的田,龙塘水库的水就在他的田边流过。他认为自己的好田同别人的坏田混在一起会吃亏,于是在1954年冬季退出了农业社。和平农业社转为高级社的时候,有人动员他入社,他的回答是:“好马不吃回头草!”
去年,他的田每亩收了七百斤谷子,比农业社每亩平均产量多八十斤,比他自己前年的产量高一百斤。他的收入和农业社一般社员的收入不相上下,比有些社员甚至还要多。这样的收成是怎样得来的呢?他自己最清楚。
去年一年里,史美彤在生产上是忧虑多端的。秧插下了,没有石灰下田,农业社帮助他解决了石灰的困难。不久,田里又起了钻心虫。史美彤扎起裤脚在田里捉了三天,还是捉不尽。正在危急的时候,农业社搬来了大型高压喷雾器,用“六六六”药剂杀虫,史美彤田里的禾苗才得救。7月间,旱灾又来了。一旱就是两三个月,史美彤的田光靠龙塘水库的水抗旱已经不济事了。合作社架起三十多架水车,车头接车尾地把三里外的水车进了田里;而史美彤每天却历尽千辛万苦往田里车“搬家水”,在高处的田就只好靠挑水灌溉。有一丘在高处的小田,还是靠从农业社的养鱼塘里车了一点水才把禾苗救活。这一年中,缺肥、虫灾、旱灾……,三灾六难教育了史美彤。他感慨地说:“这一年,我人虽没有入社,田可真是入社了;要是没有合作社的帮助,哪能得到这样的收成呢!”因此,一到秋收后,史美彤就把自己的土地证和入社申请书交给了和平农业社管委会,坚决要求入社。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也发人深思。它生动地说明了两个问题:应该怎样衡量合作社的优越性?合作社应该怎样对待社外农民?
去年,有些地区的农业社,由于受了自然灾害或是办社工作中有缺点而减产了,有少数的社员(主要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民)减少了一些收入。于是,议论纷纷:有的说,合作社没有优越性;有的说,合作社不如单干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干部甚至不敢再向群众宣传合作社的优越性。这些人所以会发生动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缺乏全面深入的观察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合作社的优越性,不能机械地单纯从某一个时期的产量数字上来比较。史美彤的田去年的单位面积产量超过了和平农业社,我们能根据这一点就说和平农业社的集体经营没有优越性,而史美彤单干倒是有优越性吗?史美彤没有这样去看问题,相反,他完全懂得他的肥沃的田所以能够多产一点粮食,那是农业社帮助的结果。一切真正尊重事实的人也都不会这样去看问题。在评价合作社的优越性的时候,我们必须全面地分析各方面的具体条件,而不能只笼统地从某一个时期的产量数字出发;必须以大量存在的事实为根据,而不能以带偶然性的个别事实为根据。
应该怎样对待社外农民,特别是入社后又退社的单干农民?有些社干部和社员对待社外农民采取了歧视、打击的态度,给他们扣上“落后”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帽子,向他们发出“现在退社永远不许入社”的威吓,在经济上侵犯他们的利益(例如为了使社里的土地连片,就调换给他们坏地、远地)。这样,就使这些单干农民在感情上更远离社会主义了。和平农业社对待退社农民史美彤,却没有采取这样的错误态度,而是采取了热情关怀和帮助的态度。在严重的抗灾斗争中,和平农业社没有丢掉正在社外单干的史美彤,在每次危急的关头,向他伸出了友谊援助的手,帮助他得到了丰收;而史美彤也终于重新回到了合作社里来。这个事实又一次告诉了我们,在对待社外农民的问题上,究竟什么态度是正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