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几个人的辛苦 千万人的安全 记北京西单交通岗位上的一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10
第4版()
专栏:

几个人的辛苦 千万人的安全
记北京西单交通岗位上的一天 本报记者 夏景凡
车水马龙
首都交通流量最大的地方
夜里下了一场雪。早晨四点钟,全北京市的一千四百多名交通警都出现在街头,扫雪的扫雪,铺灰的铺灰,不到天亮,各个交岔路口和转弯的地方,都已打整得十分清爽。
西单岗位上的七个交通警,一齐把岗位附近的路面整好后,正好是六点钟。留下两个人接班:一个登上信号灯指挥台,一个站在路中间。东方刚刚发白,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便开始活跃起来。进入七点钟的时候,十五丈多宽的东西马路、八丈多宽的南北马路,几乎全部被车流人流占满了。
红绿灯每隔五十二秒钟自动变换一次,在这短短的五十二秒钟内,四个路口的自行车常聚到五百辆以上,一眼望去,除公共汽车和电车外,几乎成了自行车的海洋。这主要是职工上班、学生上学的行列。
这个路口,是北京西南城的枢纽。东连长安街,西通新北京,南对宣武门,北达西四牌楼。交通岗位附近有九个公共汽车站,五条路线的电车站。六个电影院和戏院,商店林立,向北不远还有庞大的西单商场,是北京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的交通流量居全北京第一位。记得一年以前,东西马路还没有展宽,我每天骑自行车通过这里,差不多都是推着车子挤过去的。那时只听交通警不停地对车辆行人喊话,据说一小时一个交通警曾喊到二百九十五声话。双手打手势指挥汽车,一小时内最多有五十五分钟是举着手的。那时有六个路口指向这个岗位,这里的交通警曾以“眼看六路、耳听八方”的口号,来形容和要求自己的工作。现在,东西马路展宽了三倍以上,信号灯指挥台上装了扩音器和自动变灯器,用指挥棒代替了手势。这些改进大大减轻了交通警的体力劳动同时使车辆行人也方便多了。但是,交通警的工作依然是繁重而又惊人的。
这一天下过一点雪,交通警比平时更紧张。扩音器里不停地在喊:
“同志红灯,请你等一等。”
“右转弯可以走,左转弯不可以走。”
“骑自行车的同志慢点走。”
“同志不要站,跟上走。”………
站在路中间的交通警特别忙碌,转来转去直向车堆人堆里瞧。发现有骑车技术不好的,立刻喊他下车;发现骑车戴风帽看不见两边的,直喊他注意;发现有不顾汽车、电车抢行的,连喊带挥手叫他慢点。一辆自行车几乎要和汽车相撞了,交通警一个箭步跑去连拉带抱,把自行车揽在怀里让汽车过去,一面说“下次要注意啊!”一面扶正车子向前一送,又让他继续走了。看来交通警很怕耽误人们上班和上学时间,这种心情和早晨赶路的人多么相适应啊;七点到八点的一小时,光是自行车至少要过三万辆以上。这样短的时间要指挥这样多的车辆及时地通过而又不发生事故,这是一件多么紧张而又繁重的事啊!
八点半钟,自行车少下来了,一路路的小汽车和运输卡车又大量地在这里通过。路中间的交通警不停的指挥和示意让汽车顺利开过去。一小时内,通过的汽车,多的时候有七八百辆。五十二秒钟变换一次灯,使汽车大大减少了停车时间,多数的汽车可以不停。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行车时间,而且大大地节约了汽油:如果让每辆汽车在这个路口停上一分钟,一天过一万辆汽车,就等于一百六十多部汽车排在马路上一小时不动。而汽车一停一起,也多消耗汽油。一辆小汽车一停一起平均多耗二两油,大汽车停起一次,平均多耗四两油,一万辆汽车(以小车六千大车四千来计算),每天在这个路口多耗的汽油竟达一千七百五十斤!同时,猛刹一次车,机件和轮胎都要减少寿命。这笔不为人们注意的账,算算该是必要的。
扶老携幼
周到地为行人服务
时针指向九点钟的时候,马路上稍稍较为平静一些。主妇们提着篮子走向菜市场;游逛的人也出来了;机关的管理员和拉货的车辆接踵而来。不一会,马路上又显得拥挤了。各式车辆杂在一起。当妈妈推着小孩车走过来的时候,交通警直盯着走近小孩车的其他车辆,喊叫其他车辆注意小孩车。好像这是交通警特别保护的对象。
在行人中,看到老人、孩子、孕妇和残废人过马路的时候,交通警最为关心,直喊骑自行车的注意,对汽车也示意慢行。近十一点钟,在西单商场游艺室操琴的两个瞎子从南边过来,交通警像是掌握了他们经过的规律,跑过去拉上他们的竹马,送过马路。这时,信号灯指挥台下面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因迷路在啼哭,另一个交通警问清了孩子的住处,便雇了一辆三轮车,送他回家。有人称颂交通警说:“扶老携幼拉盲人,迷路小孩送回家。”的确是这样的。
在繁忙中,一小时内,又有十多个人走到交通警跟前问路。这真是忙上加忙。对于问路的老人,还把他扶送到人行道上。有一个农民问完路回头想跑,被交通警一把拉住,告诉他慢点走。因为问路的人走向交通警时都比较小心,一旦解决了问题,总是喜不自禁,忽视安全。这种心理状态,看来交通警是很了解的。
十一点半钟起,学生放学了,职工陆续下班了,突然又像早晨似的紧张了一阵。
调查研究
掌握过往行人车辆的规律
午后四点钟,车辆行人比较少的时候,四个路口一下来了十二个交通警,每人手上拿着记录本,一声“开始”的口令,他们便分别地一一数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这是他们经常要做的事情,因为交通警的工作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平时的调查研究。他们要掌握过往行人的一般规律。对于岗位附近有几个机关,几个学校,多少人,多少车,街道上有多少肯在马路上跑的孩子,多少常外出的老人和残废人,也都有分别的调查。还要分别地深入地去宣传交通规则和根据时令的不同,来讲解马路上应注意的事项。最近他们正着重在小学校里关照小学生不要在街上滑冰。同时还到机关的集体宿舍和大杂院里召开妈妈和孩子们的会,让他们熟悉马路上的规矩。交通警与汽车、电车司机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经常开座谈会,有的已结为很好的朋友,彼此经常交换业务知识。交通警对各种汽车的性能特别是各种汽车转弯的半径律,都是了解的。
对于问路人的情况,他们也很注意研究:比如问路人说“高教部”或“计委会”在哪里,这人多半是住在北京而且较熟,只简单说一下就行。如果问路人很仔细地一字一字地说“中央高等教育部”或“国家计划委员会”在哪里,这人多半是初来北京,就需要详细地告诉他。如果是军人问前门火车站,只说“到天安门往南走”一句话就解决了,因为军人同志谁都知道天安门。总之,从问路人的口气和衣着上,他们都能辨明问路人的身份和是否初来北京。
交通警的工作是多么细致和聪明啊!五点整,扩音器里喊了一声“调查交通量的停止”。算了算,这一小时内机动车(汽车、电车、摩托车)过了五百六十三辆,慢车(自行车、三轮车)过了七千六百三十一辆,行人一万一千多。
隔了一会,学生放学了,职工下班了,出来游逛和走向娱乐场所的人们,像潮水一样来往着。大量的自行车、各式汽车和电车都混在一起,几乎是水泄不通。这比早上的情况杂乱多了。四个路口都增加了交通警。六点钟,路灯突然全亮了。霓虹灯满街缤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一片繁盛景象。交通警喊了一阵:“骑自行车的同志,请把灯打开。”霎时,马路上变成了灯的世界。但也有极个别骑自行车不点灯的人。交通警未加责怪,只喊着:“同志你的灯灭了,请把灯点上吧。”这样的喊话,不管那车灯是否真灭或根本未点,都自动地把灯点上了。
车辆行人一直挤到八点半钟,才慢慢稀少下来。交通警的工作,这时才显得清闲一些。
辛勤结果
八年来未发生责任事故
交通警就在这个辛勤的岗位上,时刻维护着车辆行人的安全。解放后八年多来,这个交通岗位没有发生过一次责任事故。这一天又是平安地过去了。(附图片)
“别哭了,带你去找妈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