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乡里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15
第4版()
专栏:

乡里的问题
晓东
山东省莱阳县于1956年7月进行了撤区并乡的工作,将全县十三个区撤掉,将一百五十四个乡合并为三十五个乡(镇)。乡合并后,都成立了中共乡委员会和改建了乡人民委员会,重新调整配备了干部。但是,乡的组织并没有因此能够集中力量加强对农村党组织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原因何在呢?我在1956年的12月中旬,访问了莱阳县河洛乡和官庄乡的九名干部,他们给做了解答。
干部少些,骨干更少
撤区并乡以后的乡,它要办过去区和乡两级组织所办的事。但是干部的状况怎样呢?莱阳县在撤区并乡之前,十三个区共有干部二百七十二名,一百五十四个乡共有干部六百九十一人,共合九百六十三人。而现在的三十五个乡(镇),共有干部三百九十九人,其中原来区的干部只有一百二十三人留在乡里工作,大部分骨干(如区委书记等)都上调至县级机关工作。
乡里的干部,一般的是有些农村工作经验的,和农民群众也有联系。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办事效率也不高。官庄乡的十名乡干部,只有两名相当于高小水平,其余的都是初小水平,或刚从扫盲速成班出来的。依靠他们,是无法把日益繁重的基层工作作好的。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
就乡干部的状况和农村工作发展的需要来看,是不相适应的;就上级领导机关所加于乡干部身上的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来看,乡干部也是“招架不了”的。莱阳县级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就有八十九个,而其中四十七个单位,差不多都可以直接指派乡里做事情,有些企业单位,给乡干部分派的事情也不少。上边领导部门多,开会就多,乡干部人少,光到上级部门开会,就用去了很多的时间。乡委书记、乡长,每月至少要到县里开两次会。河洛乡团委书记姜忠德同志,因兼公安、武装工作,去年9、10月间,到县委、团县委、公安局、兵役局开会至少是六次,用去了二十五天。
训练班也不少,而且许多训练班是要乡干部参加的,县预备兵役训练班,就要两个乡干部同时参加,一个任指导员(武装工作干部),一个任连长(乡长)。县委训练建党对象,要乡干部带领,社长、会计决分训练班,要乡干部带领,县文化馆训练合作社里新年、春节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也要求让乡干部带领。临时抓乡干部干事情的也很多,公路局要在公路上压沙,就要乡干部带领民工到公路上划分地段;县架设电话线,要乡干部领着民工挖坑、栽电线杆;税务局要贯彻税收工作,要乡干部给找合作社社长或会计来开会;油脂小组预购毛猪,要乡干部给找社长来订合同、订计划;建筑部门用石头,要乡干部给找民工运输;机关、企业部门吃地瓜,要乡干部按数给分配到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新华书店也叫乡干部给代卖书籍。许多事情也不是一动嘴或一动手就可以办完的,需要力量,需要时间。如县林业部门要乡长领人调查全乡能出多少树种子,河洛乡的副乡长孙丕卿就领着五个人,漫山遍野调查哪是公树、哪是母树。有些母树还得分出“几岁”,能出多少种子,还要挂上牌子等等,一下子用去了一个多月。
文件、统计表、调查材料之多,对乡也是个很大的压力。就河洛乡的统计,仅县人民委员会编号的文件,每月都在六十件左右。11月份是六十四件。12月12日一天就来了十八件,其中有县委关于工作的指示意见两份、兵役局的预备兵役集训的指示、团县委发动青年学技术的意见、县供销合作社的指示、县农业局开会的通知,打油情况、“选举工作简报”、“山东行政公报”等等。他们说:“上级机关多,人也多,编的指示、文件又多又长,谁能看得了?”来了文件,先看有没有通知,别耽误了到上级开会就行。许多文件从来不看。如省人民委员会的“山东行政公报”1956年自第一期到三十一期,省民政厅的“民政简报”共七期五十四份,省农业厅的“山东农业简报”共五期十七份,“宣传工作情况通报”共四期,这些文件没有一个人看过。但是都要登记保存,准备回收。统计表报仅省统计局对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的统计就有二十二种。而油脂公司对各乡、社花生种植面积、产量、统购量核实表一种,大小项目就有二十八个。官庄乡12月18日收到县委一份“农村调查提纲”,要求1957年1月完成。内容是:1、经济政策的调查,包括农民负担、价格政策、统购统销、市场管理。2、农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改善情况的调查,包括三种类型社、各种类型户的对比、原因,全乡、合作社副业收入对比,农民购买力对比,“五保”政策贯彻情况等。3、牲畜、猪、油、肉增产情况调查,包括马、驴、骡、牛、猪增减对比,农民食用肉、粉条、豆腐对比等。4、1957年农业生产计划的调查。5、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党支部领导合作社的经验等。这些项目里还有许多小项目。其中有十二项数字、情况是要求1956年与1949年与1936年作对比,许多数字又是全乡的。这样一个复杂的农村调查要乡干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完成,就是乡干部什么都不干,专门作调查,恐怕也难干好。
来自下面的冲击
来自上面的事情千头万绪,招架不了,而来自下面的冲击,也使他们难于应付。农业合作化之后,生产关系改变了,头一年办社没有经验,问题也就多,社干部经常到乡里来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这是必然的。从农业社的生产、分配一直到社员的家庭纠纷,婆媳不和、子不养老、兄弟分家、夫妻吵架闹离婚、退婚等等,也都集中到乡里来解决;复员军人、残废军人、烈属、军属、干部家属等,也经常找乡干部给解决困难。据河洛乡统计,平均每天至少一起,有时一天数起。这些事,有的当天可以处理完,有的需要到村子里调查处理,往往几天才能解决得了。
群众到乡来办的事还有下面这些:迁移户口、结婚登记、丧生嫁娶要布票、要油票、屠宰老残牲口要到乡里检查,领取准许宰杀证明,甚至搞副业生产、外面汇来款、寄来东西、群众买点豆饼喂小猪、卖小猪、木匠卖木?、干部在农民家吃饭还给的粮票、到粮食部门换粮、小学教员买油吃、甚至群众买猪肉等等一应大小事情都要乡干部给开证明条。
有些事,是群众必须到乡里来办的,有些事是上面某些部门做了不必要的规定和限制,使得群众不得不往乡里跑。这就给群众造成许多不方便,不仅对群众、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给乡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忙乱。
怎么办?
面对着乡的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中共莱阳地委已采取措施,求得逐步地解决这个问题。办法看来大体有如下三方面:
一、要使乡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形成一个领导核心,并使乡的党、政组织健全起来,能够独立地进行工作。这就需要上级领导机关在整编工作中,决心拿出一批强有力的干部充实乡的组织。莱阳地委已从直属机关抽调一百七十多名相当于区委正副书记、正副区长的干部,于1月20日前后,陆续派到乡里担任领导工作。莱阳专区各县将抽调部分副部长、副县长和局长到乡里做领导工作。争取每乡有一个相当于区委书记或县副部长级的干部担任乡的领导职务。这种做法,对加强乡的工作大有好处。
二、县以上的领导机关和企业部门林立,如果在精简机构中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缩小的缩小,减少会议、文件和统计表报,各部门不要到乡里乱派“差使”和乱拉乡干部,取消对群众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规定和限制等,对于减少乡的压力,建立乡的工作秩序,“解放”乡干部的力量,使他们能够集中主要力量领导合作社发展生产,关心与解决群众生活问题,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这是需要下工夫做一番缜密的研究。中共莱阳地委规定县委各部、委和政府各科、局,一般不要召开乡干部会议,可按一定工作阶段,由县委和政府召开乡干部会,统一部署各种工作;对乡一般不要用文字指导工作,重要问题开会传达,或派主要干部下乡传达;限制表报;不允许企业部门通过行政组织搞业务工作,乡党委和人民委员会,可定期检查党的方针政策执行的情况。这些措施对于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是有利的。
三、乡干部加强之后,应当改善乡的领导方法,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加强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改变“一揽子”的领导现状;正确地发挥部门和乡各种委员会的作用,群众的事务问题的解决要尽量下放,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乡里的问题很复杂,农业合作化之后,加强乡的工作更显得重要与迫切,这方面的经验是需要研究和创造的。这里仅仅提出这些问题来,供作研究的参考。
(原载大众日报,本报有所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