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阳曲县委做对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23
第4版()
专栏:

阳曲县委做对了
本报记者 商恺
这个县在去年撤区并乡扩大县级机构的时候,同时注意加强基层的领导,抽出大批干部到基层工作,这样县级机构没有因此变得过分庞大,基层领导也没有因此被削弱,保证了合作化和大生产运动的健康发展。
正当各地抽调大批干部下乡的时候,我到了中共山西阳曲县委会,想了解这个县调动干部充实下层的情况。当我向县委书记曹效禹同志说明我的来意后,他说:“我们县里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
“怎么,不存在这个问题?”我愕然了。
“是的,我们县里自从撤区并乡以后,实际上没有把区干部抽上来,他们一直住在乡里领导合作社。现在我们只是告诉他们一声,让他们不要回来就是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阳曲县在去年春天撤区并乡的时候,也正是县级机关各部门增添人员扩大机构的时候。当时如果按照上面发下来的各部门的人员编制表进行配备,那么把所有的区干部都调到县上来也是不够的。比如县人民委员会原来只有一个农林科,有正副科长各一人,后来一变而为农业、林牧、水利和水土保持等四个科,仅正副科长就需要增加六人,从那里调配这么多的干部呢?再说,去年是高级合作化的第一年,新问题很多,一些乡社干部还缺乏办高级社的经验。这时候,如果把所有的区干部都抽上来,那么必定会削弱对合作化大生产的领导。上级机关发给他们的编制表现在看来是不合实际的,只会造成头重脚轻的现象。但当时,县委还是按这个编制办事的。各部门应该配备科长的还是配备科长,应该配备经理的还是配备经理,但实际上仍将他们放在基层干原来的工作。这样,基层干部的力量并没有削弱。
这样做,就得打通各部门干部的思想。县委对各部门的干部这样讲:我们的工作主要在农村,只要下边的工作搞得好,那么一切工作都好办;如果下边工作搞得糟,那么我们在机关里把凳子坐塌了,工作也是作不好的。县油脂公司和食品公司负责同志对县委曾提出意见说:“名义上给我们配备了经理,实际上连影儿也没见,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县委负责同志就对他们说:“你们的任务能不能完成,不决定于办公室,而决定于农村。如果大家都坐在办公室里,农村工作搞不好,农民不种油料不养猪,想想看,你们收购什么?”这下子才把他们的思想打通了。
同时县委各部门首先作出榜样来,大力精简干部。县委组织部连同正副部长在内,共有十一人,经过仔细计算,只要有三个人就可以担负起组织部的全部工作,可以抽出八个干部到基层去。宣传部也是这样,按编制是六个干部,根据业务情况来计算,只留两个干事在机关,也就绰绰有余了,其余的都可以抽到基层去。接着,县委又帮助县人民委员会的各科、室及经济企业部门,详细计算了工作量和干部人数,计算结果证明都可抽出一些人来。比如,财政科有正副科长三名,实际上财政科的一些具体工作如会计、出纳等都是由几个科员去做,有关财政开支等重大的问题,又须经县长批准,科长工作并不很多。于是,县委取得县人民委员会的同意,从三个科长中抽出两个放到基层去。其他各科室及经济企业部门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有三个科长的抽两个;有两个经理的抽一个,这样并不影响日常工作。
一年的实践证明,阳曲县委是作对了。这样做,各部门各系统的业务并没有耽误,而基层组织的领导也没有因为撤区并乡而削弱,因而保证了合作化运动的健康发展。初级社转高级社以后,社内计划的制定、财务的清理、劳动的规划等等,许多重大问题都及时地处理了。转高级社开始时,曾发生过生产资料入社作价过低,伤害了和中农的团结的偏向,由于大批干部住在基层,也就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了,保证了合作社的迅速巩固和生产的顺利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基层工作不需要再加强了。”县委副书记最后说:“在学习了二中全会决议以后,我们计划在春耕前,把基层工作干部进行一次整编,从县级领导机关中再抽调一批有农村工作经验,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干部到基层工作组去工作,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
现在县委已在着手这样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