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从地沟里找油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25
第2版()
专栏:

从地沟里找油料
胡道源
食堂里的洗碗水,厨房里的刷锅水,人们把它往地沟里倒,都有点嫌脏,谁想到这些脏东西会变成工业原料呢?北京市有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去年利用这类脏东西生产了三十二万斤工业用油。
三十二万斤工业用油,如果用植物油料来生产,按照四平油酒厂李川江所在车间的出油率计算,至少也需要二百多万斤大豆。这些油,如果全部供给肥皂厂,可以制出各种肥皂二万六千多箱。
我在北京市日用百货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听到这个情况以后,就到宣武门外去访问了这个社。
在一个非常偏僻的角落里,找到了这个“北京市废油提炼生产合作社”。一进门,满院子都是汽油桶和大瓦缸。里面装的是油脂公司和糕点铺子的焦黑的“油底子”,食品公司和大饭店里煮肉漂下来的油沫子,还有从屠宰场弄来的变了颜色的羊肠和牛肺。这些东西,大都发出难闻的气味。比较好一点的,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杂有肉皮、鱼刺、鸡骨头、豆腐角的残汤剩菜。社里的同志说:“这是从大饭店、大食堂里弄来的,一般都不要钱,只要放个桶在那里,定期去装运回来就可以了。这些东西,他们也不容易处理;让我们拉回来,对他们的清洁卫生工作也有好处。”现在,北京饭店、同仁医院等单位的食堂,都经常供给他们这些东西。前面院子里,还有一堆像垃圾一样的东西,根本看不出它的原形。社里的同志说:“这是从地沟里掏出来的。”许多企业、机关、学校的地沟,都成为这个生产合作社取得原料的好地方。去年8月,从一个工厂的地沟里一次掏出来的“污泥”,就炼出了一百七十多斤油。
从地沟里挖炼油原料这桩事,在组织合作社以前,是很少有人去干的。地沟里很脏,夏天臭、冬天冷,下到沟里,往往弄得浑身是臭泥。可是,这个社的社员们没有一个嫌脏,嫌累,一提掏沟,就抢着去。因为他们认为,地沟里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不把它挖出来,就浪费了。特别是在最近各个单位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后,“油底子”、残汤剩菜少了,他们便把掏地沟作为取得原料的重要来源。
利用这样一些原料炼出来的油,用处可不小。肥皂厂使用这种油做出了各种肥皂,建筑部门的油灰厂、铁路部门的材料厂,也使用这种油作原料或润滑剂。据这个社的社长说:“车具厂、车具社熟皮子,过去都是用猪油。去年我们也给他们供应了八、九千斤这样的油,结果就为国家节省了八、九千斤猪油。这对增加市场上的猪油供应量是有一定作用的。”炼油剩下的渣子,还可以给农业合作社做肥料,肥效有的比豆饼还大。去年,这个社供给郊区农业合作社的渣子肥料,就有五十多万斤。有些渣子还可以做养猪的饲料。
看了那样的原料,又见到这样的产品,我想,在提炼过程中也许有些奥妙吧。实际一看,他们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在三间简陋的炼油房里,每间只有几口大锅灶和一、两台“压榨机”。原料在大锅里煮好以后,装在特制的麻包里,放在“压榨机”上一压,就使渣子和油分离了,然后再经提炼,就成了有用的油脂。炼油的全部过程都是手工操作。生产过程虽然简单,但是相当劳累。这个社的社员,就是这样凭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地把人家扔掉的废物变成工业用油,辛勤地在不为人注意的岗位上不断为国家创造着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