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一口春秋时代的水塘 合作化以后效益扩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26
第3版()
专栏:

一口春秋时代的水塘
合作化以后效益扩大
新华社合肥22日电 新华社记者林牧报道:安徽寿县的安丰塘,是我国春秋时代劳动人民建筑起来的蓄水灌溉工程。在合作化后,安丰塘发挥了它史无前例的灌溉效能。去年,单是它周围的爱国、五星等三个大型高级社,就扩大灌溉了十万多亩土地,取得大面积丰收。
安丰塘是一片广阔的洼地由四十里长堤环绕而成的。这个塘的水面约有六万多亩,在夏季蓄洪期间最多时水面有十六万亩。全塘四周有七十多个闸门调节塘水的灌溉。但是在小农经济时代,安丰塘的灌溉效能是没能充分发挥的。像在安丰塘边上的爱国农业社,过去单干时,共约有两万五千多亩土地连年受旱失收,可是要想在谁的田里挖沟,引安丰塘水来灌溉农田都是不行的。五星农业社过去有六万亩受旱的农田,但他们离安丰塘十五华里,更不要想引水灌溉了。所以,过去一到天旱,农民们只好望着焦干了的庄稼,让它白白的死去。
去年,安丰塘周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这种情况完全改变了。安丰塘周围的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土地统一使用的优越性,纷纷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像爱国农业社就兴修了五条引水渠,三个小水库,引安丰塘的水扩大灌溉了二万五千多亩农田,还把五千亩旱地改种了水稻。五星农业社和靠近安丰塘的戈店乡高级社,共同合作开了一条长达十五华里的引水渠,灌溉了两个社七万多亩土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