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沁阳游击区的报纸发行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3-23
第2版()
专栏:

沁阳游击区的报纸发行工作
程庆丰
敌人去年十一月十四日侵占了沁阳城以后,邮局同志撤退,沁河以南的人们啥也不知道了。随着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邮局同志到沁河南开展报纸发行工作。当报纸送到读者手里,读者真是高兴极了。这时正是十一月廿五、六日,报纸的预订期间过去了,原来的发行组织也垮了。这样邮局同志便和区公所借了部分款,把报纸订下。报纸送到读者手里他们十分感激,报费当然照数交给邮局。这样发展之下,第二个月就照常订起报来。虽是地区缩小,环境改变,但是报纸的份数却增加了。就以太行新华日报来讲,十一月份一百六十五份,十二月一百廿份,今年一月份后一百八十五份。人民日报由四十五份增到五十七份。他们共发三种报纸(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新生报)共是二百三十八份。游击区和巩固区一同算上也不过七十几个自然村,每个村子,差不多平均到四份报纸。对象是军队、政权、商人等等。乡村邮站、邮政代办所也重新建立,发行的基础巩固了。
沁阳邮局如何能收到这样的成绩呢?首先在张局长的领导之下,发行人员为党报发行,为群众服务思想上很明确,并且有充分的信心,他们体会到群众对党报的爱戴。在邮局住的村子,如果老乡们知道他们是发行报纸时,就有不少的人,来找报纸看,来问胜利消息。他们这样的问:“现在打的怎样了?”“什么时候打沁阳城?”邮局同志也帮助村里工作,常见干部在看报纸,找翻身的例子,或是分配果实的办法。××村的老乡要演剧,没有剧本,找邮局同志想办法。后来在人民日报的副刊上,找到了一些快板和故事,老乡们很高兴,并笑着说:“只当报纸光登消息,谁知道还有这些事,真好,咱们也订几份。”义务教员说:“不看报纸,上课就没讲的了。”这样许许多多的事实,邮局的同志知道报纸为群众所需要,就更积极的想尽办法把报纸送到读者手里。
再者:他们有很好的发行组织,第一步在中心的村子或是集镇的地方,设立有报纸代订所,便利群众订阅。并给予百分之十的手续费,这样代办所订报、转报就更负责。第二步是建立乡村邮站,每个站组织有二十几个人,轮着送报、邮件、公文等。比以前的捎报是要保险,减少了遗失和积压的现象。时间当然很快,太行新华日报第七天全县都能看到。
再者在手续上是严格的,送报纸一定要有登记簿,从来没有遗失过一份报纸。
如果你的地址转移,只要你通知邮局,就能将报纸转给。他们又采取由外而内的取报办法,过去是博爱送沁阳,现在是沁阳到博爱拿。沿站并能将报纸推发,这样亦不怕地址找不见。
最主要一点,他们是依靠群众,党政军联系密切。乡村邮站、代订所,都是利用群众组织,依靠武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