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一个赤手起家的托儿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2-27
第4版()
专栏:

一个赤手起家的托儿所
新华社记者 卢锡珪
由六个家庭妇女兴办起来的天津市昆纬路街道托儿所的成长过程,现在成为天津市勤俭办托儿事业的榜样。
当记者一走进这个托儿所的篱笆院落,孩子们的歌声随风传来,所长张淑云在明亮而温暖的儿童游戏室里接待了记者。在这个朴素洁净的房间里,墙壁上挂着区人民委员会等单位赠送的许多奖状和锦旗,刚刚唱完了歌的孩子们正围坐在小桌旁等候着吃午后点心。游戏室的里间是儿童休息室,供给孩子们午睡的两排床上,铺着清洁的浅蓝色床单,花棉被整齐地叠在一端。这番情景,使人很难相信目前这个有着三十五个孩子的儿童乐园,它的前身竟是一家货栈不要了的破草棚。
这个1952年组织起来的托儿所,是天津市群众自己兴办的最早的托儿所之一。那时,昆纬路一带还没有托儿所,许多夫妇都在工作的孩子无人照管。一些热心的家庭妇女为了解决这些孩子们父母的困难,就开始筹办一个小型托儿所。当公安局派出所刚帮助她们找到一间破草棚子和两条草帘子,邻居们借给她们一些床板和家具后,她们即时接收了八个孩子。这些家庭妇女热心公益事业的精神立刻受到政府有关单位和社会人士的支持:市房产公司为她们修缮了房子;邻居中的建筑工人利用假日来义务地帮她们盖小孩浴室、厕所;住在附近的电工帮她们安电灯;木工们收半价工钱为孩子们制造滑梯、秋千等玩具。有的邻居还赠送或廉价卖给托儿所木料,借出房子给“小班”孩子作休息室等。
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人士支持后,兴办人仍旧处处精打细算,十分注意勤俭节约。她们自愿在初期不要工资,利用空闲时间到瓦砾堆里捡破砖头作修补房子的材料。托儿所正式开办后,在她们的努力下,虽然每个孩子每月的保育费只有十一元五角,比一般的托儿所要低四、五元。但是孩子们每天都能吃到肉类或鸡蛋,还能吃一次水果和点心。张淑云说:由于大家勤俭节约,现在托儿所已有四百多元的储蓄,准备在今年再盖两间房子,多帮助一些母亲解决托儿问题。
兴办这个托儿所的六位家庭妇女都只有小学二、三年级的文化水平,为了学习保育知识,她们坚持参加区卫生科举办的保育知识讲座学习,每隔一天还要上一次文化课。她们不会教孩子们做游戏,就在别的托儿所的孩子们去公园游戏时,跟着去学;不会唱歌,就到附近小学校音乐教室的窗下去听,或请小学生来教。
家长们对保育员们艰苦的劳动,表示无限的感激和敬意。时常在假日来看望她们,或请她们到家中作客。当记者正要告别的时候,天津胶管厂女工杜凤兰来接她的女儿杜金茹回家。她指着这个红光满面的小姑娘对记者说:金茹在托儿所的将近一年里,从来没有生过病,长的比以前胖多了;也懂得许多事。阿姨对孩子们可好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