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邓尉探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02
第8版()
专栏:

邓尉探梅
周瘦鹃
立春节届,一般爱花爱游的人们,已在安排出门去探梅了。到哪里去探梅呢?超山也好,孤山也好,灵峰也好,梅园也好,这几处梅花或多或少,都可以看看;而最著名的探梅胜处,莫如苏州的邓尉。这些年来,邓尉的梅花虽已渐渐地少了,然而每年春初,仍能吸引各地游人纷纷前去探梅,因为除了剩余的梅花散在各处,尚可一看外,那边的明山媚水,也是值得游赏一下的。
邓尉在吴县西南六十里,在光福镇之南,相传汉代有邓尉隐居此山,故名;西南有元墓,彼此连接,实是一山,晋代有青州刺史郁泰元葬在这里,因以为名;现在这一带山以邓尉、元墓并称,山中人从前多以种梅为业,因此梅花独多,而“邓尉探梅”,也就成为初春游赏的一个节目了。但在清代道光年间,时人都以元墓看梅花为言,顾铁卿“清嘉录”有云:“暖风入林,元墓梅花吐蕊,迤逦至香雪海,红英绿萼,相间万重,郡人舣舟虎山桥畔,袱被遨游,夜以继日”。当时探梅的盛况,可见一斑。
马驾山一名吾家山,在光福镇之西,山并不高,只因山上种着很多的梅树,洋洋大观,清代康熙中叶,巡抚宋荦,在崖壁上题了“香雪海”三字,并且在高处筑亭,以作看梅之所,据说后来乾隆下江南时,曾到此一游,于是香雪海名满海内。二十余年前,我也曾和上海的朋友们结队登临,只见山上山下,以至远处,白茫茫的一片雪白,全是梅花,真是一个不折不扣名实相副的香雪海。可是经过了“八一三”抗日战争的大劫,梅树多被砍伐;而山中人又因种梅之利不如种桑,所以补种的不是梅而是桑了。1955年,我与苏州市园林整修委员会同人来此视察,见那座梅花形的亭子和半山的轩屋,都已破败,就设计修复,早已焕然一新;但是全山没有一株梅树,我建议必须补种五百株,至今尚未实行。梅花时节,虽在山上可以望见远处的梅林,但是“香雪海”这个名称,已觉当之有愧。
探梅的日期,必须正确,去得太早,梅花还没有开放,去得太迟,却又落英缤纷,那就不免要乘兴而来,败兴而返了。古人曾说:“梅花以惊蛰为候”,大约是在农历二月之初,正恰到好处。探梅的人们,最好能与山中人先作联系,探问梅花消息,开到七八分时,就可以前去,领略那暗香疏影的一番妙趣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