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摸到了争取大丰收的门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04
第3版()
专栏:

摸到了争取大丰收的门路
本报记者 甄为民
春耕生产工作准备的怎么样?存在那些问题?怎样才能争取今年农业生产的大丰收?这是当前每一个领导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中共吴县县委会于2月上旬派县委副书记梁传禄和一些县区干部到浒关区保安乡保丰第一农业社,摸清了这方面的情况,找到了争取今年农业生产大丰收的门路。
保丰第一农业社是个增产社,全社90%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可是基层干部和群众中却存在着“夏熟减产已定,秋熟增产无门”的消极畏难情绪,严重地影响了春季生产运动的开展。这是什么原故呢?据县区干部深入群众中调查了解,发现以下一些思想问题:不少社干部和社员感到去年虽然增产了,并没有达到计划中的“千斤社”的指标,因而消极不满。党员周水根说:“去年的生产是羊子爬树——白爬;竹篮打水——一场空。”副社长殷金男也唉声叹气地说:“实指望去年的生产全县闻名,却不料只弄到个末等。”(这个社被评为全县三等高额丰产社)有些干部只看到今年夏熟作物生长不好,施肥不足,就对今年生产失望。管委会委员陈金早说:“去年生产是热哄哄,今年是田里白,河塘空,夏熟危险,秋熟落空。”因而工作劲头不大。
根据县委的指示,在基层干部和群众中进行了“三看三算”,帮助他们认清合作化的优越性和去年农业生产上的成绩。“三看三算”的具体内容是:一、看年景,算自然灾害账;二、看产量,算增产增收账;三、看生活,算改善生活账。从这个社的情况来看,1954年灾情集中,一场大雨造成灾害;去年自然灾害虽然频繁,但不集中,许多人就误认为去年灾害不比1954年严重。经过按日按时的排了自然灾害的账,群众才认清了去年灾害的严重性。在这种情况下,全社还取得比1955年更大的丰收,每亩稻麦田比1955年增产了一百八十四斤粮食。这样,干部和群众就更加觉得去年的成绩可贵了。经验证明:自然灾害的账算得越细、越具体,群众越能领会到1956年的生产成绩得来不易,从而更加具体地认识到合作化的优越性。
但是,在这个增产社里,要把干部和群众从对当前增产信心不足的气氛中解脱出来,就比要他们认识合作化的优越性和去年生产的成绩更加困难了。因此,他们分别召开老农座谈会,社员代表会,具体分析今年生产的有利条件,寻找增产潜力。有经验的农民的看法倒是很实在的。在保丰一社的老农会上,他们指出了今年比去年生产有五大有利条件:第一,今年基肥比去年足,去年施肥量虽然多,施肥也早,但质量没有今年好。今年全社养猪由去年的一百八十头增到六百头;去年每亩田垩稻草一百斤,今年准备垩二百五十斤;其他还有红花草(绿肥)种植面积扩大,肥料的质量可以比往年大大提高。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再加一把劲,积肥数量也不比去年少。第二,去年推广良种还有保守思想,种了一千七百亩“261”稻种的水稻,每亩要比种“853”稻种少收二十斤。今年80%的农田换种“853”品种,仅这一项就可以增产三万斤。第三,全社有五百七十亩低产田,产量比其他田低一百斤左右。计划今年花一千个劳动日,开输水沟十条,改善灌溉条件,消灭低产田。以每亩增产五十斤计算,这五百七十亩田也可以增产二万八千五百斤。第四,在改良耕作制度方面,去年种植双季稻、旱直播,各队产量不一,高低相差一百——三百斤,今年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合理布局,改进技术,增产也大有希望。第五,社干部积累了领导集体生产的经验,社员对集体劳动也有了一定的习惯。通过分析,干部对今年增产无门的情绪消除了,顺利地制定了1957年全年的生产规划方案,决定增产四十万斤粮食,估计每户社员可增加收入一百五十元。
秋熟增产无门的思想顾虑虽然解除了,“夏熟减产已成定局”的思想还存在着。但是,要争取全年丰收,必须首先争取夏熟增产。因此,他们对夏熟增产的有利条件又作了具体分析。他们配合社干部深入田间作了一次全面检查,对生长不好的麦苗,立即发动社员普遍进行了一次追肥,开好排水沟,排除雪水。在老农座谈会上,也找出了夏熟增产的潜力,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信心。现在,这个社已经转入了争取夏熟作物增产的实际行动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