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婆媳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04
第4版()
专栏:

婆媳和
本报记者 顾页
1951年的深秋,安志勇办了亲事,娶了矿区口泉镇上的玉梅。开头,一家子过得很和睦。可是,后来发生了问题,玉梅的婆婆王秀珍发现玉梅变得老是不大高兴,老是咕嘟着嘴,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一声也不哼。一天,志勇回家来,也有些异样,他呆立在一旁,低头不言语。妈问道:“志勇,你有什么心事,往外掏吧,掏出来会痛快些。”志勇摇摇头:“妈,这事说出口,会叫您老人家难受的。”妈焦急道:“你不说出来,妈更难受。”志勇结结巴巴地说,“玉梅闹着要分家,我不愿意,我跟她七说八说都说不到一块儿去。”妈问:“干吗她要分,她不知道分了会有困难吗?”说着说着,王秀珍就伤心起来。
志勇看见妈妈眼角挂着泪珠,向妈吐露了自己的最后决定——离婚。可是妈说:“使不得,使不得,志勇,玉梅年青,准是听了闲话,要分就分吧。分开了,你们觉着怎么好就怎么办。”
不出妈妈所料,玉梅真是听了闲话。她嫁到安家以后,见了从前认识的妇女韩正清。韩正清说:“玉梅,你真傻,同公婆一起过,人多事杂,不作不作也作多了。分开了,光替男人作点饭就没事了。你看我有多清闲。”这些话,玉梅不加分析地都相信了。所以,见了志勇,先是说说韩正清怎么清闲,进而是吵着要分家。志勇再三劝告她,她却一概听不进去,一口咬定在一起处不下去。这给志勇加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弄得整日忧愁不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他一边搬运煤的溜子,一边害怕地想:“唉!一下班,又得听玉梅嘟囔……”俗语说,一心不可二用,正在这时,右手大拇指被机器砸坏了。
志勇听了妈妈的开导,才没有同玉梅离婚。婚后第二年——1952年,他俩同爹妈分居了。
分居惹恼了一家人,也并没有使玉梅清闲。她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顾了开会、学习,误了替男人作饭,又弄不好孩子。这时候,她才想起婆婆从前给她的许多帮助。那时她开会、学习,婆婆在家看孩子,等她回家,饭早作好了。她想:“这些事,过去我为什么看不见?”她反问自己:“别人离婆婆远远的,还相互经常牵挂,逢年过节都要接来一起过。我离婆婆只几步路,不说孝敬她,倒讲了些刺伤她的心的话。”一天,她在反复思考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我是团员的时候,志勇还是个群众;现在志勇是个党员了,我还是个团员,而且是个不好的团员。什么原因呢?”她想起韩正清说的许多话来,比了比同婆婆相处时的许多事实,这才省悟道:“韩正清的思想不对。我受了她的怂恿,自然分不清事情的好坏了。我一心想向她这种人看齐,去跟懒女人作伴儿,怎么不落后。”
1953年秋天,玉梅又遇见一桩为难的事,上级叫她到政治训练班去学习。去吧,她带上伙食费走了,留下的钱不够志勇在食堂吃饭的饭费,又没人替志勇在家作饭吃;不去吧,自己还要落后。她正懊悔不该闹分家,志勇却冲着她说:“这是你的过错。现在出了问题,由你想法。”她更没脸了,只好打算不去了。
她的婆婆从别人口里知道了这件事,跑来说:“你学习去吧,志勇到我家里吃饭去。”玉梅呆望着婆婆的背影,心里责备着自己。
学校里,人们在谈论工人家属怎样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玉梅这才懂得家庭不和睦,害处有多大。她想:志勇从来不出事故,那一次却出了个轻伤。闹分家,得罪了善良的婆婆,气坏了公公,从分居起,公公上班就不打她门前走了。玉梅对自己说:“他们心眼里不痛快,生产就难免出事故。我贪图清闲,闹了许多事啊!”
玉梅快学完了。志勇找妈给饭钱。那天,志勇一进屋,把十几块钱塞到妈怀里。妈忙说:“傻孩子,你这是干吗?要说给饭钱,妈嫌不够。”她想了想,说,“你这钱,就给玉梅作一身花衣服,添一条新棉裤吧。”志勇说:“管她呢,还给她作衣服!”妈说:“话不是那样说。玉梅年纪小,妈还能记仇?衣服还是得作。”
在玉梅她娘的家里,小俩口碰到一起了。志勇叫玉梅去缝纫店量衣服,并说:“妈饭钱不要,叫给你作衣服”。玉梅红着脸不说话,心里可真是又惭愧又高兴。她想:“婆婆不疼我?怎么比我男人还想得周到。”量完衣服,走出缝纫店,志勇说:“这回学完回来,愿意一起过还是分开?”玉梅说:“我早想一起过了,只怕妈还生气。”志勇说:“妈不像你。”
重新和好的那天,玉梅被婆婆的宽宏大量深深感动了。从此以后,玉梅从心底里热爱着婆婆,对婆婆就像对自己的生母一样尊敬。王秀珍疼媳妇,对媳妇就像对亲生女儿一样关切。一家大小过的快快乐乐。1956年春天,志勇的弟弟志同结婚。玉梅同婆婆一起商量好了,自己穿旧的,多给兄弟媳妇缝几身花衣服。婆媳三人过的很俭朴,但却经常商量着叫安成富父子三人下班回来怎样吃好休息好,连四岁大的大孙孙也懂得这个。每当爷爷休息的时候,大孙孙像站岗放哨一样,坐在门前,见了小朋友来吵闹,他就悄悄说:“你们走吧,我爷爷睡觉呢。”
这样,老矿工安成富在近三年来从没有请过病假事假,工作中也没有出过任何事故,连年得全勤奖。他的两个儿子,也是几年不旷工的。矿区里的人们赞扬道:六十多岁的安师傅三年不误工,跟他老伴儿组织了一个和睦的矿工家庭分不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