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一个普通的苏联妇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07
第5版()
专栏:

一个普通的苏联妇女
中国留苏学生 方石
转了学,不能时常见到我所敬爱的依莲娜·莎可维奇了。但是她的形象时常出现在我的记忆里。
依莲娜·莎可维奇今年五十五岁了,当然年纪不算太老,但是辛劳、困难的早年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烙痕。她的头发已经花白,外貌显得比年龄老些。现在,她是列宁格勒一个师范学院夜大学的负责人,除了行政工作以外,还兼着教课,并且担任学校党委委员。在我几次到她办公室去找她的时候,看见她总是被一些人围着:有来找她商量课程问题的教员,有来征求对自己未来工作的意见的学生,也有像我这样来向她请教党的工作的人。她总是忙着,写着,说着,时常忽然大声地笑起来,笑得直咳嗽。这是一位乐观、能干、忙碌的老太太,但有谁想到在她的生活中却承受过巨大的不幸呢——她的丈夫和唯一的爱子在卫国战争中牺牲了,如今她自己就是她全家唯一的成员。
依莲娜·莎可维奇待人非常诚恳,对中国留学生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她只要一看见我们的脸色不好,就发脾气说:“下次再脸色发青来见我,一定要把你们赶回去。”接着又“寒暖起居”问个不休。我们开学习讨论会或检讨会时,她偶尔也参加,并且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有一次,我们中间有人检讨了自己的自高自大,她听到后就很严肃地说:“听人讲,你们党的许多负责同志现在还经常抽空去听哲学课,他们是何等的谦虚,你们难道可以因为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满足了,不学习了吗?”她也时常夸奖我们的学习成绩,鼓励大家努力学习。
去年列宁生日的时候,我们请她谈了她同列宁会见的情形,又请她讲了她个人的生平事迹。
“如果没有革命,我可能早就成为一个流浪者,死于沉重不堪的劳动中了。我的母亲和姐姐很年青就这样死去了。”她这样开始了关于自己的谈话。
她是白俄罗斯人。她父亲是给人种地的,母亲也是人家的佣工,早就死了。她七岁那年就被生活所迫去当牧女。九岁时进了皮革厂,每天从日出做工做到日落,不能休息。1914年她十二岁时只身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彼得堡,进入一个洗衣厂做工,平均每天工作十六小时到十八小时,下工回到宿舍就立刻像死人一样躺在床上,第二天一清早又拖着还没有恢复过来的疲乏的身子去上工。虽说她那时生活在帝俄首都,但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戏院、图书馆、学校,这些都好像与她无缘。
二月革命来到了,她们厂一百多女工全体参加了罢工,工厂也就此倒闭了。不久,她进了斯摩尔尼宫做打扫工人,就在这里,她见到了伟大的列宁。
一天,她在食堂里和女工安努什卡谈天。安努什卡是教徒,她对依莲娜说,共产党和基督走的路是一条,她要申请入党。依莲娜很不以为然地说:“你不害臊,在布尔什维克这里工作却帮助神父,如果你申请入党,我一定说:你不配!”
安努什卡问:“那你为什么不入党呢?”
依莲娜回答说:“我还不识字,也不会说道理,要入党一定要受过教育才行。”
突然,列宁走进食堂来了,原来他听见了她们的谈话。列宁告诉她们说,党员是不信神的,但党员却不一定都要进过学校。党首先要吸收的是工人。党是最好的学校,党什么都会教给我们……
这些话给了依莲娜·莎可维奇很大的鼓励和勇气。这些话直到现在她还牢牢地记在心里。
1918年,十六岁的依莲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保卫年青的苏维埃共和国,拿起枪杆上了前线。就在红军志愿部队里,她入了团,入了党。战后,她复员了,去一个大学附属的工人部念书,同时还在“红三角”橡胶厂工作。三年以后,她进入了赫尔岑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以后又做了研究生。她从1919年入党以来,从没有中断过社会工作。当全苏农业集体化高潮时期,她曾被派到农村去工作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担任了赫尔岑师范学院的代理院长。在列宁格勒被围的困难的日子里,她参加了城市保卫工作,送过不少的教职员和学生上前线。她自豪地告诉我们说:“我情愿生长在又饥饿、又寒冷的革命暴风雨时代,而不愿坐待革命胜利。革命总是会给受压迫的人,特别是受压迫最深的妇女打开生活道路的。但是美好的有价值的生活是要靠自己去争取,不能等待它自己到来。”
这两年,我在苏联学习,深深感到妇女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企业里,在农村里,在学校里……,有不少妇女是在负责的岗位上,而像依莲娜·莎可维奇这样的妇女在苏联是到处都可以遇见的。
(“三八”节前夕寄自列宁格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