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产生原子能的新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07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产生原子能的新方法
截至1956年年底,在美国加里佛亚尼大学宣布了一种产生原子能的新方法。这使原子核物理学在理论上又提高了一步。
这种新方法既不用铀作燃料,也不需要热核子反应所要求的百万度的高温,而是通过氢原子的熔合以取得能量。所需的氢原子数目只要几百个——仅足以用最敏感的仪器测量出来。
这个发现是加里佛尼亚大学阿尔瓦列兹教授以论文形式发表的,其基本理论是:一个称为负μ介子的原子粒子,能够把一个重氢原子的核和一个轻氢原子的核曳引到一起,使两者熔合为一个氦原子。在熔合过程中,两个氢核的极少一部分质量就可以转换为大量的能。这基本上类似热核子反应、氢弹爆炸或星球爆炸,但并不需要同样高的热力。
温度在这个新方法中是无关重要的。实验时,反应是在液态氢里进行的,液态氢的温度约为负400°F。
负μ介子是原子核在回旋加速器里被轰击后所发出的一种粒子。和所有荷电粒子相同,它在通过一种可以迅速地膨胀和凝结的气体或液体时,显现出一道雾迹。但是它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一秒的百分之二),接着通常是转变为一个电子。
阿尔瓦列兹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有些介子在液态氢里行经一个短距离后,并未转变为电子,而是消失了。他们认为,情况是这样的:介子取代了绕行质子的唯一电子,而形成一个正常的氢原子。由于介子远较电子为重,所以它可以更接近于质子,于是形成一个“中间原子”,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中子。中间原子在这种状态下,具有一种中子似的穿透能力,因而变成另一个原子核的一部分。
中间原子对重氢原子有亲和力,重氢原子是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而成的,在外圈另有一个电子环绕着。在每五千个氢原子中,仅有一个重氢原子。当中间原子和一个重氢原子结合后,就发生了熔合作用,产生一个氦原子,同时释放出相当于铀核裂或热核子反应的能量。作为结合因素的介子,这时就分离了出来。如果它那百分之二秒的寿命还没结束,仍然可以引起其他类似的熔合作用。实际上,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单独一个介子就可以引起许多这样的反应。
虽然这样,介子的寿命还是过于短促,以致不能加以实际应用。为了产生可用的能量,μ介子的数目必需要比在这些反应中观察到的多出一亿倍;或者是,发现一种寿命较长的(大约二十分钟)同介子相似的粒子,这种粒子在它存在的期间,将可以产生几十亿次的熔合作用。
据苏联物理学家阿里千尼安报道,在物质中是有这样一种长寿命的粒子存在着,但是到现在为止,实际还没有发现。 (黄祖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