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文字的“节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08
第8版()
专栏:

文字的“节约”!
高炎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提倡“节约”,写文章的用字、句也有同样的要求。写文章要下苦工夫去体验生活深思熟虑才能写得“中肯”。写完后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作到“简练”。但是我们写文章一般的毛病是不长于压缩,不能作到
“短些!再短些!”也就是不够“节约”,常常动辄数千言,冗长乏味,写的人浪费了文字,看的人浪费了时间。写文章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不需要的字句、段落,坚决不要;可有可无的、要尽可能删掉,或压缩,毫不可惜。
写文章不下苦工夫,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要经过充分的思想劳动,用心血去琢磨、修改。宋朝王安石的绝句:“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中的“绿”字,是经过五次修改,才写成的。开始写的是“到”,后改为“过”,又改为“入”,又改为“满”,最后才改为“绿”字的。他在文章的修改上,比写作时间还多,一点不肯含糊。古人用功之深,可以想见。中唐诗人李贺有一句诗:“吟诗一夜东方白”。为了写诗,深思熟虑,彻夜长吟,写来写去不知东方已白。这些古人绞尽脑汁严肃认真下苦工的写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人说:“某某人具有才华,写文章时,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甚至比拟古人所谓“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我说他是“吹牛”。
写文章要千锤百炼挤去“水分”,反对浮泛冗长不“节约”的文字。宋朝欧阳修在翰林院时,一天与同事出游,在路上恰好看到“有奔马毙犬于道。”欧阳修就请这位同事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个同事说:“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欧阳修批评他这句话太累赘了,便说:“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意思是说,让他写历史的话,恐怕万卷也写不完。欧阳修只写:“逸马杀犬于道。”他记述这件事,几乎比他的同事节省一半的字。这件事对我们写文章毫不顾惜笔墨浪费文字的人,足以为诫!
在提倡“节约”的今天,我们写文章、用字句,也要本着“节约”精神多加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成为一把锋利的“匕首”,切防把文章制造成一把既厚又钝的“厨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